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三国演义第三回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以及民间关于三国故事的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三国演义》,也叫《三国志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他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还有民间的三国传说,艺术加工成了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这可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一共120章,能分成五个部分。讲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那会儿的历史风云,什么群雄割据、混战,后来蜀魏吴三国斗来斗去,政治军事的斗争可不少。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且说曹操当时就跟何进说:“宦官这祸,哪朝哪代都有?但皇帝不该给他们太大权,让他们闹成这样。要治罪,抓几个头头儿扔牢里就行,何必叫外兵进京?要是想全杀了,准得走漏风声,我看这事准得黄。”何进一听就怒了:“孟德你也存私心?”曹操退出来嘀咕:“乱天下的,肯定是何进啊!”何进就偷偷派使者带着密诏连夜往各镇去了。
再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早先打黄巾没立功,朝廷要治罪,他贿赂十常侍躲过去了;后来又巴结朝里的大官,当上了显官,带着二十万西州大军,老想干点啥不好的事。这会儿接到诏书,高兴坏了,点起兵马,派女婿牛辅守陕西,自己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些人往洛阳进发。
董卓的谋士李儒说:“现在虽然是奉诏,但这里面有猫腻。不如派人上个表,名正言顺,大事才能办成。”董卓一听,大喜,立刻上表。大概意思是:“听说天下乱,都是因为黄门常侍张让他们欺负老天爷。我听说扬汤止沸不如抽柴,烂脓包不挤留着更毒。我敢带兵进洛阳,请杀了张让他们。社稷有幸!天下有幸!”何进拿到表,给大臣们看。侍御史郑泰劝:“董卓是豺狼,让他进京城,准得吃人。”何进说:“你多疑,成不了大事。”卢植也说:“我懂董卓这人,面善心狠,一进宫准出乱子,不如别让他来。”何进不听,郑泰、卢植都弃官走了。大臣跑了一大半。何进派人去渑池接董卓,董卓却按兵不动。
张让他们知道外兵到了,合计:“这是何进的计!咱不先下手,都得灭族。”于是派五十个刀斧手藏在长乐宫嘉德门里,进去跟何太后说:“大将军假传圣旨叫外兵进京,要杀我们,求娘娘救命。”太后说:“你们去大将军府谢罪吧。”张让说:“去了相府,就得被剁成肉泥!求娘娘宣大将军进宫,他要是不听,我们在娘娘面前死。”太后就下诏叫何进。
何进拿到诏就往宫里走。主簿陈琳劝:“太后这诏,肯定是十常侍的计,别去!去了准有祸。”何进说:“太后召我,能有啥祸?”袁绍说:“计谋都暴露了,你还进宫?”曹操说:“先把十常侍叫出来,再进。”何进笑:“我掌天下权,十常侍能咋地?”袁绍说:“非要去,我们带兵护着,以防万一。”于是袁绍、曹操各选五百精兵,让袁术领着,披挂整齐在青琐门外。袁绍、曹操带剑送何进到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太后宣大将军,别人不许进。”把袁绍、曹操都拦外面了。
何进昂然直入,到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来,左右一围,何进大惊。张让厉声骂:“董后犯了啥罪,你用毒酒害死?国母丧事,你装病不去!你个杀猪卖酒的,我们推荐你当官,你不报恩,还想害我们?你说我们脏,那谁是干净的?”何进慌了想跑,宫门全关了,伏兵齐出,把他砍成两段。后人有诗:“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张让杀了何进,袁绍老不见何进出,就在宫门外大叫:“请将军上车!”张让他们把何进的首级从墙上扔出来,喊:“何进谋反,已经被杀了!其余的都赦免!”袁绍厉声喊:“阉官杀大臣!杀坏人的过来帮忙!”何进部将吴匡,在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带兵冲进宫,看见阉官,不管大小,全杀了。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到翠花楼前,剁成肉泥。宫里火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劫了太后和太子、陈留王跑到内省,从后道去北宫。这时候卢植没走,看见宫里出事,穿上盔甲拿着戈站在阁下。看见段珪逼着何太后过来,卢植大喊:“段珪逆贼,敢劫太后!”段珪转身就跑。太后从窗户跳出来,卢植赶紧救了。吴匡杀进内庭,看见何苗也提剑出来。吴匡喊:“何苗跟何进一起害哥哥,一块儿杀了他!”众人都说:“愿意杀害哥哥的贼!”何苗想跑,四面围住,砍成肉泥。袁绍又让士兵去杀十常侍的家,不管大小,全杀光,好多没胡子的被错杀了。曹操一面救宫里的火,请何太后暂时管事,派兵追张让他们,找少帝。
再说张让、段珪劫着少帝和陈留王,冒着烟火,连夜跑到北邙山。大概二更天,后面喊声大,人马追来了,前面是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喊:“逆贼别跑!”张让见情况紧急,跳河死了。帝和陈留王不知道真假,不敢出声,躲在河边草里。士兵四散去追,不知道帝在哪。
帝和王躲到四更,露水又下来,肚子饿,互相挤着哭,又怕人发现,吞声躲在草里。陈留王说:“这不能待久了,得找活路。”两人用衣服连起来,爬上岸边。地上都是荆棘,黑灯瞎火看不见路。正没办法,忽然有成百上千的萤火虫,光芒闪耀,只在帝前面飞。陈留王说:“这是老天帮我们兄弟!”跟着萤火虫走,渐渐看见路。走到五更,脚疼走不动,山冈边有个草堆,帝和王躺在草堆边。草堆前面是个庄院。庄主夜里梦见两个红日掉在庄后,惊醒,披衣出来看,看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去看,是两个人躺在草边。庄主问:“两个年轻人谁家的?”帝不敢答应。陈留王指帝说:“这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这。我是皇弟陈留王。”庄主大惊,下拜说:“我是先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为十常侍卖官嫉贤,所以隐居在这。”扶帝进庄,跪着送上酒饭。
再说闵贡追上段珪,抓住问:“天子在哪?”段珪说:“半路走散了,不知道去哪。”闵贡杀了段珪,把头挂在马脖子下,分兵四散找;自己单独骑马找,偶然到崔毅庄,崔毅看见头,问,闵贡说详细,崔毅带闵贡见帝,君臣哭。闵贡说:“国家不能一天无君,请陛下回京。”崔毅庄上只有一匹瘦马,给帝骑。闵贡和陈留王共骑一马。离开庄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群人,几百匹马,接上车驾。君臣都哭。先派人把段珪头往京师示众,另换好马给帝和陈留王骑,簇拥着帝回京。早先洛阳小孩谣说:“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到这应验了。
车驾走不了几里,忽然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队人马来了。百官吓坏了,帝也大惊。袁绍骑马出问:“什么人?”绣旗里,一将飞出来,厉声问:“天子在哪?”帝吓得说不出话。陈留王勒马向前,叱问:“来者何人?”董卓说:“西凉刺史董卓。”陈留王说:“你来保驾,还是来劫驾?”董卓说:“特来保驾。”陈留王说:“既然来保驾,天子在这,为何不下马?”董卓大惊,慌忙下马,拜在道边。陈留王用话安抚董卓,从头到尾没说错话。董卓暗自惊奇,已经有废立的心思。这天回宫,见何太后,都哭。检查宫里,不见了传国玉玺。
董卓驻兵城外,每天带铁甲骑兵进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宫庭,一点不忌讳。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说董卓肯定有异心,赶紧除掉。袁绍说:“朝廷刚稳定,不能轻动。”鲍信见王允,也说这事。王允说:“且等等。”鲍信自己带兵投泰山去了。董卓招揽何进兄弟的部下,全归自己掌握。私下对李儒说:“我想废帝立陈留王,怎么样?”李儒说:“现在朝廷无主,不这时候干,迟了有变。明天在温明园,召集百官,说废立;不服从的杀掉,威权就能行,就在今天。”董卓高兴。第二天大摆宴席,请公卿。公卿都怕董卓,谁敢不来。董卓等百官到了,才慢慢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过几巡,董卓让停酒止乐,厉声说:“我有一句话,各位静听。”众人都侧耳。董卓说:“天子是万民之主,没威仪不能奉宗庙社稷。现在皇上懦弱,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能承大位。我想废帝,立陈留王,各位以为如何?”众官听完,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站起来,站在筵前,大喊:“不可!不可!你是谁,敢说大话?天子是先帝嫡子,一点错没有,怎么能妄议废立!你想造反?”董卓一看,是荆州刺史丁原。董卓怒叱:“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拔剑要杀丁原。这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拿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赶紧说:“今天喝酒的地方,不能谈国政;明天去都堂公论不迟。”众人都劝丁原上马走了。
董卓问百官:“我说的是不是公道?”卢植说:“明公错了。以前太甲不明,伊尹把他放桐宫;昌邑王即位二十七天,造恶三千条,霍光告太庙废了他。现在皇上虽小,聪明仁智,一点错没有。你是外郡刺史,没参与国政,又没伊、霍的才能,怎么能强主持废立?圣人说:有伊尹的心可以,没有就是篡位。”董卓大怒,拔剑要杀卢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劝:“卢尚书是天下人望,先害他,天下会震怖。”董卓才停。司徒王允说:
“废立的事,不能酒后商量,改天再说。”于是百官都散了。董卓按剑站在园门,忽然见一人跃马持戟,在园门外来回驰骋。董卓问李儒:“这人是谁?”李儒说:“这是丁原的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先避避。”董卓就进园躲了。第二天,人报丁原带军在城外挑战。董卓怒,带李儒出迎。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跟着丁建阳到阵前。建阳指董卓骂:“国家不幸,阉官弄权,百姓遭殃。你没尺寸之功,敢妄议废立,想乱朝廷!”董卓没说话,吕布飞马杀来。董卓慌忙逃跑,建阳率军掩杀。董卓兵大败,退三十里下寨,聚众商议。董卓说:“我看吕布不是一般人。我要得到他,还怕什么天下!”帐前一人出来说:“主公别愁。我和吕布同乡,知道他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我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行吗?”董卓大喜,看这人,是虎贲中郎将李肃。董卓说:“你怎么说?”李肃说:“听说主公有匹名马,叫赤兔,日行千里。得这马,再用金珠,以利结他心。我再进说词,吕布肯定反丁原,投主公。”董卓问李儒:“这话行吗?”李儒说:“主公想破天下,舍不得一匹马!”董卓高兴给他了,又给黄金一千两、明珠几十颗、玉带一条。李肃带着礼物,去吕布寨。伏路士兵围住。李肃说:“快报吕将军,有故人见。”士兵报知,布让进。李肃见布说:“贤弟别来无恙!”布作揖:“好久不见,你现在哪?”李肃说:“现任虎贲中郎将。听说贤弟匡扶社稷,真高兴。有匹好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叫赤兔:献给贤弟,助你虎威。”布让人牵来看。果然那马浑身火炭般赤,没杂毛;从头到尾长一丈,蹄到项高八尺;嘶叫咆哮,有腾空入海的样子。后人有诗说赤兔马:“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布见马大喜,谢李肃:“兄赐这龙驹,怎么报答?”李肃说:“我为义气来,哪图报答!”布摆酒招待。酒喝到高兴,李肃说:“我和贤弟少见,你父亲常来。”布说:“兄醉了!先父去世多年,哪能和兄相会?”李肃大笑:“不是!我说的是丁刺史。”布惶恐:“我在丁建阳那,也是无奈。”李肃说:“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谁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说无奈在他手下?”布说:“恨没遇到明主。”李肃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后悔晚。”布说:“兄在朝廷,看谁是英雄?”李肃说:“我看群臣,都不如董卓。董卓敬贤礼士,赏罚分明,能成大业。”布说:“我想跟从他,没门路。”李肃拿出金珠、玉带放在布前。布惊:“为什么?”李肃让退下左右,告诉布:“这是董公久慕大名,让我送的。赤兔马也是董公送的。”布说:“董公这么爱我,怎么报答?”李肃说:“像我这样不才的,还是虎贲中郎将;你要去了,贵不可言。”布说:“恨没点功劳,当进见礼。”李肃说:“功在翻手之间,你不肯干罢了。”布沉吟很久说:“我想杀丁原,带兵投董卓,怎么样?”李肃说:“贤弟能这样,真是大功!但事不宜迟,得快。”布和李肃约好第二天投降,李肃走了。
这天二更,布提刀进丁原帐中。原正点灯看书,见布来,说:“我儿来有事?”布说:“我堂堂大丈夫,怎能当你儿子!”原说:“奉先怎么变了心?”布上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喊左右:“丁原不仁,我已杀他。肯跟我的在这,不走的自己走!”士兵散了一大半。第二天,布拿着丁原首级,见李肃。李肃带布见董卓。董卓大喜,摆酒招待。董卓先下拜:“我今得将军,像旱苗得甘雨。”布请董卓坐,拜为义父。董卓用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董卓从此威势更大,自领前将军,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李儒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就在省中设宴,会集公卿,让吕布带一千多甲士侍卫。这天,太傅袁隗和百官都到。酒过几巡,董卓按剑说:“现在皇上暗弱,不能奉宗庙;我要依伊尹、霍光旧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不服从的斩!”群臣害怕不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说:“皇上即位不久,没失德;你想废嫡立庶,不是造反吗?”董卓怒说:“天下事在我!我做了,谁敢不从!你看我剑不利吗?”袁绍也拔剑说:“你剑利,我剑也不是吃素的!”两人在筵上对敌。正是: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毕竟袁绍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