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汉末三国时期-于禁和姜维为何是投降将领中比较知名的 (汉末三国时期地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同样身为降将,为何于禁背了骂名,姜...

admin

三国那会儿,曹魏、蜀汉、东吴打得不可开交,今天想聊聊俩降将:于禁和姜维。同样投降,一个被骂惨,一个却被夸,这是为啥呢?

两人投降前在老东家那儿,待遇差太多了。

汉末三国时期-于禁和姜维为何是投降将领中比较知名的 (汉末三国时期地图)(图1)

投降这事儿,在三国不新鲜,名将里头,关羽、张辽、张郃、徐晃、黄忠,谁没投过降?于禁和姜维也算降将里头有名的,可一个背了骂名,一个落了好名,关键就在“传统道义”这四个字。咱老祖宗讲究“精忠报国”,但也不是说投降就十恶不赦,得看你旧主对你咋样,你才该咋回报。

《史记·刺客列传》里豫让说得明白:“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智伯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可那两家对豫让就当普通人,他就报个普通人的忠;智伯把他当国士,他就为智伯拼命报仇,最后赵襄子都感动了,把衣服脱给他刺,成全他。

汉末三国时期-于禁和姜维为何是投降将领中比较知名的 (汉末三国时期地图)(图1)

那于禁和姜维在曹魏,待遇咋样?

五子良将里,徐晃、张辽、张郃都是后来降的,于禁和乐进不一样,很早就跟着曹操,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全靠军功。于禁的晋升,军功是硬道理——跟着曹操打仗听话是功,自己领兵打仗打得好也是功。193年打陶谦,于禁就自己带兵占了广威,曹操信他,他也真有两下子。后来216年,他直接封了左将军,还假节钺。

假节钺这权限,能杀两千石以下的官,整个三国也就十几个人有,于禁就在里头。董卓、曹操、关羽后来也有,但于禁这“假节钺”,纯纯是凭本事挣的地位,说明啥?曹操把他当心腹,曹魏那么多将士,估计都把他当偶像。结果呢?219年关羽北伐,樊城被围,于禁带兵去救,结果水淹七军,全军覆没,他直接投降了。

汉末三国时期-于禁和姜维为何是投降将领中比较知名的 (汉末三国时期地图)(图1)

要不是孙权背后捅刀,樊城真可能挡不住关羽,曹魏国运都得改写。于禁是战败投降,不是不战而降,可问题是,曹操对你这么“国士”待你,你倒好,连个刚投降的庞德都不如(庞德宁死不降),这不是打曹操的脸,打曹魏将士的脸吗?大家伙儿把你当偶像,你转头就投了,换谁不骂?

再看看姜维,在曹魏那儿,可能连“众人”都算不上,他是被曹魏“扔”出去的。

《三国志·姜维传》说,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天水太守马遵正带着姜维、功曹梁绪他们在外头巡视。听说蜀军来了,各县都响应,马遵吓得要死,怕姜维绑了他去邀功,连夜跑回上邽,把城门关了。姜维他们追到城下,门根本不开,回冀县(郡治),人家也不让进。最后没办法,只能投了诸葛亮。

《魏略》里说得更细,马遵是跟着雍州刺史郭淮巡视的,郭淮一听诸葛亮来了,直接跑上邽,马遵怕死,想跟着郭淮走,姜维劝他回郡里,他不听。姜维挂念家人,回去却被父老乡亲推着去投降诸葛亮。结果不等诸葛亮接收冀县,马谡就败了,诸葛亮只能撤。不管哪种说法,姜维在曹魏就是个被太守抛弃的小属吏,郭淮估计都没记住他,朝廷更没拿他当回事。

可到了蜀汉,诸葛亮一见他就封了侯,当自己属官,没多久升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刘禅也信他,出征不派人盯着,败仗也不罚。谁真心对他好,姜维门儿清。

所以蜀汉亡了之后,姜维还搞了个诈降,虽然没成功,但这份心气,于禁可比不了。


上一篇: 郭准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为何死在姜维手里 (兽血沸腾 百度百科) 下一篇:魏延与姜维的防御方案各自是什么结果-同样是守卫汉中 (魏延与姜维的关系是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