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关羽最后兵败被杀到底时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是被谁所杀)
关羽,字云长,蜀国著名将领,位居五虎将之首,武艺高强,一生重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关羽的勇武自然不用多说,其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的下场也的确令人唏嘘,不过我认为关羽的战败被杀几乎是注定的结局,原...
关羽,字云长,蜀国著名将领,位居五虎将之首,武艺高强,一生重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关羽的勇武自然不用多说,其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的下场也的确令人唏嘘,不过我觉得关羽的战败被杀几乎是注定的结局,原因有二:一是荆州战略地位太过重要,孙权必然要夺之,但关羽显然没意识到;二是关羽过于自傲,对属下太苛刻,搞得人家叛变,最后自己兵败被杀。
关羽压根没看出孙权对荆州的必取之心
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其实历史上哪有什么“借荆州”,只有“换荆州”这回事。造成这局面,跟赤壁之战后的局势脱不开关系。
赤壁打完,荆州七郡被三方分了,刘备成了最大的赢家,顺顺当当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四个郡,加上江夏郡南部和南郡南部;孙权那边只拿到江夏北部和南郡北部,南阳郡还在曹操手里攥着。
赤壁之战后荆州局势
刘备为了给自己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先后两次跟孙权说,拿自己占的江夏南部换孙权的南郡北部,结果孙权都没答应。后来孙权一寻思,得把刘备推到前面打曹操,自己好腾出手来干别的,这才同意了,这就是历史上的“换荆州”了。
其实赤壁之后荆州大部归了刘备,东吴心里头老大不乐意,但刘备打着刘琮的旗号占荆州,说理说不通,加上俩人是盟友,东吴也不好硬抢,只能默认,可这不代表他们死心了。对东吴来说,荆州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就能直接打到家门口,要是刘备占了荆州,那东吴可就危险了。而对刘备来说,丢了荆州,益州的东大门就关死了,势力就被困死在四川,别想再往外扩张了。
孙权其实一直没死心过荆州
孙权为啥当时默认刘备占荆州?还有另一层考虑,刘备虽然成了赤壁之后的大赢家,但实力其实挺弱的,想对抗曹操,就得靠东吴这个盟友,孙权还想把妹妹嫁给他,把刘备拴住,好名正言顺地拿回荆州。
可孙权没想到,刘备居然拿荆州当跳板,又占了益州。光有荆州的刘备威胁不大,但占了荆州加益州的刘备,孙权可就忍不了了。所以刘备进益州之后,孙权就把妹妹接回来了,同时开始琢磨怎么夺益州,后来就有了湘水划界和白衣渡江。
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但关羽显然没料到这一出,都闹到湘水划界了,他刚打完汉中之战,蜀汉已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穷得叮当响了,居然还敢发动襄樊之战,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关羽自傲的性格
要是说没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是关羽当主帅的失职,是他战败的客观原因,那他自傲的性格,就是兵败被杀的直接原因。
关羽这人吧,自视特别高,看谁都不顺眼,觉得没人能跟他平起平坐。听说马超被封了个平西将军,关羽居然要扔下荆州不管,跑四川去跟马超单挑,直到诸葛亮写信劝他,说马超哪比得上您,关羽这才乐呵呵地把信拿给宾客们看,心满意足了。后来关羽成了五虎上将之首,听说黄忠也跟自己并列,又不乐意了,嘟囔着“大丈夫哪能跟老兵蛋子待一块儿”,还是费诗好说歹说,他才勉强接受。
关羽这种自傲的脾气,处人待事上就体现为没容人之量。糜芳、糜竺跟刘备混了那么多年,关羽出征时让他们负责粮草,他俩本来就跟关羽处不好,没好好供应,关羽还放话“回去收拾你们”。糜芳和傅士仁本来就怕关羽,一听这话更慌了,干脆直接投降了东吴,关羽的后路一下就断了。
再说整个襄樊之战,关羽处理人际关系简直一塌糊涂,这跟他性格关系太大了。也正因这样,前期打得还行,形势突然就崩了,最后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