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生都有过几次预言-分别是什么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
提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后世人最先想到的是作为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诸葛亮一生的故事至今流传于世,不仅仅因为他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因为他的...
说起诸葛亮,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肯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吧?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他那些挺有意思的事儿,不光是忠心,还有他那些让人琢磨不透的预言。
诸葛亮这人在后世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光刘备对他言听计从,俩人跟师徒加兄弟似的。但说实话,他可不是个只会掐指一算的“预言家”,反而特别务实,跟咱们想象中那种神神叨叨的术士完全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有本叫《马前课》的书,据说就是诸葛亮写的。光听名字就懂了,“上马前做的功课”。那会儿天天打仗,想少死人,不得提前算算?所以这书大概率是战前占卜用的笔记。
不过也有人说,《马前课》根本是后人瞎编的,跟诸葛亮半毛钱关系没有。他平时其实不怎么占卜,就做过三次预言,还次次准——说不定就是因为准得太离谱,后人硬把“料事如神”的帽子扣他头上了?谁也说不准。
先说第一个预言:他儿子诸葛瞻成不了大器。亲生的儿子,诸葛亮咋能这么说呢?哪个爹不盼着孩子出人头地啊?诸葛瞻打小儿就聪明,记性特别好。诸葛亮没了之后,他接了爵位,还娶了公主,当上驸马,手握大权。蜀汉老百姓对诸葛亮那叫一个崇拜,连带对诸葛瞻也盲目信任,觉得啥好事儿都是他给求来的。结果呢?老百姓捧得太高,诸葛瞻就开始飘了,爱惜虚名,打仗的时候不听劝,一股脑往前冲,最后在棉竹被打得大败,自己也死了。他爹诸葛亮可是靠细致观察,好几次以少胜多,他倒好,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照样输得一塌糊涂。难怪都说“知子莫若父”,诸葛亮早看透儿子扶不上墙,临终前还写了《诫子书》,让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惜啊,诸葛瞻没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