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如何-北魏尚书李孝伯与刘宋彭城长史张畅进行了两朝约辩 (结果如何是什么意思)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拓跋焘兵临刘宋彭城城下,他的尚书李孝伯与刘宋彭城长史张畅进行了两场约辩,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拓跋涛的大军侵入刘宋,与彭城守将、...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拓跋焘带着兵打到了刘宋彭城城下。他的尚书李孝伯和彭城长史张畅,前后搞了两场约辩,到底咋回事?咱这就唠唠。
拓跋焘的大军杀到彭城,跟守城的安北将军武陵王(后来的孝武帝)刘骏、太尉江夏王刘义恭,隔着十里扎营对峙。彭城当时粮草不够,刘义恭本来想撤,但张畅劝他别撤,刘骏也同意,最后就留下跟拓跋焘硬刚了。
拓跋焘仗着兵多,压根没把年轻的刘义恭、刘骏叔侄放眼里。他在城南的亚父冢上搭了个高塔,站上面瞅彭城,还老写信叫刘骏、刘义恭出来聊,那叫一个嚣张。
第一次约辩
拓跋焘派大将马文恭到彭城小市门喊话:“魏主跟安北将军说,我们大老远来,要是有甘蔗、美酒,匀点给我们尝尝。”
刘骏派人回话:“知道你们跑累了,送两坛酒、百根甘蔗。不过我也听说北魏盛产骆驼,不如送几头给我玩玩?”
第二天,拓跋焘又派人到小市门:“魏主再跟安北将军说,您能不能出城见见?我不打彭城,您干嘛让兵哥们在城头上挨晒?”
刘骏这才派长史张畅去回应。张畅刚上城头,就被底下的北魏尚书李孝伯认出来了,俩人就开始了如下对话——
畅于城上视之,虏使问:“是张长史吗?”畅曰:“你怎么认识我?”虏使答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畅因问虏使姓,答云:“我是鲜卑,没姓。而且说了你也不懂。”畅又问:“你啥官职?”答云:“我们鲜卑的官职跟你们不一样,不能随便说,不过跟你级别也差不多吧。”
李孝伯东拉西扯,不回张畅的问题,反倒问:“彭城大门咋关这么严实?”
张畅说:“两位王爷看魏主营垒没搭好,兵也累了,我们有十万精兵,不关门怕伤着你们。”
李孝伯:“别吹兵力了,我们骑兵更多。”
张畅:“我没吹,要吹我说百万大军。这十万,就是王爷们平时的家丁。城里的百姓、后头源源不断的援军还没算呢。你说骑兵?咱们斗的是脑子,不是马。我们国家也产好马。”
李孝伯没话说了,瞎扯了几句,双方换了美酒和骆驼,第一次约辩,宋方赢了。
第二次约辩
张畅回城后,听说对方是拓跋焘的宠臣李孝伯,这下更来劲了,非得再跟他掰扯掰扯。
又过了一天,北魏派李孝伯送来果酒,跟宋军要柑橘,还让刘骏、刘义恭出城相见。张畅出城,跟李孝伯俩人骑着马面对面:“跟魏主说,我们将军是想见他的,但受命于朝廷,不能随便跟外邦君主见面。”
李孝伯:“魏主有话要跟太尉、安北将军说,既然见不着,那送点赌博的玩意儿给我们吧。”
张畅:“赌博的玩意儿我可以跟王爷们说,送你们。但魏主怎么能对两位王爷用‘诏’字呢?以前你们称呼王爷就不恭敬,现在用只有我们皇上才能用的‘诏’,也太没礼貌了。”
李孝伯:“‘诏’和‘语’、‘朕’和‘我’有啥区别吗?”
张畅:“要是咱们两国语言相通,说话才有意义。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你说的这个‘诏’,我不认。”
李孝伯:“太尉、安北将军不也是邻国的臣子吗?邻国君主还不能对他们用‘诏’?”
张畅:“中国可没听过这说法。难道我们皇上也能下诏让你们做事?”
李孝伯又没话说了,跟张畅换了东西就回营了。
拓跋焘见辩论赢不了,只能硬攻,但没占到便宜,撂下一句:“等麦子熟了我再来!”带着大军绕城走了。
彭城就这么保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