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一生有哪些成就-李侗-最后是怎么死的-理学宗师 (一生有哪些成语)

李侗,1039——1163,,南宋学者,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现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人,学者称延平先生、文延平,与杨时、罗从彦、朱熹并称为,延平四贤,,又尊称,闽学四贤,他祖父、父皆...

admin

李侗这人,得好好聊聊。南宋学者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现在南平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人。大家叫他延平先生,或者文延平,跟杨时、罗从彦、朱熹并称“延平四贤”,也叫“闽学四贤”。他家祖上都是儒学出身,他24岁才拜罗从彦为师,把老罗的本事都学来了。后来就躲到山里,在水竹林间搭茅屋,不跟外界来往,专心研究学问,教乡里的学生,这么折腾了四十多年,后来因为教出了朱熹这么个厉害徒弟,才被人记住。

李侗做学问讲究“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他说人要是心里有疑问,就靠“静坐思之”来想通,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智慧和灵性,搞明白人伦天理。他还强调儒学和佛道不一样,关键在于掌握“理一分殊”。他总说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想,主动去琢磨,才能把事情想明白。

一生有哪些成就-李侗-最后是怎么死的-理学宗师 (一生有哪些成语)(图1)

李侗在认识上还提了个“融释”说,挺有意思的。他说“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渐进,而别穷一事。”“融释”这两个字用得妙,就是要把一件事彻底搞懂、吃透。他主张慢慢来,一件一件弄明白,从量变到质变,搞懂一件事的本质,再推到别的事上,最后“融释”万物。其实这里头,他已经悄悄说了认识过程中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的关系了,只是话说得比较古朴。

李侗学问深得很,朱熹、罗博文、刘嘉誉这些人都跟他学过。朱熹他爸朱松和李侗是学友,朱熹24岁那年,从同安一路走到延平,拜李侗为师,那时候李侗都61岁了。从绍兴二十三年到隆兴元年李侗去世,这十年里,朱熹来了六趟延平,五次拜访李先生。朱熹每次来都住西林寺,就在李先生寓所旁边。1162年6月,孝宗召朱熹进京,朱熹临走前还专门问李先生面见皇上该说啥,李先生让他“首论《大学之道》;次言今日非战无以复仇,非宋以制胜;三论古圣王制敌之道。”这三点不光是李侗的学术想法,也说明了他抗金救国的态度。他后来把河洛理学传给朱熹,就成了后来咱们说的“程朱理学”。

李侗这人性格有点憨,喜欢静坐,不爱写书作文,活脱脱一个隐士做派。他留下的著作有《萧山读书传》《论语讲说》《读易管见》这些,不过他更多是靠学生记录的语录,后来朱熹把这些语录编成《延平问答》,后人还辑了《李延平先生文集》。

李侗还挺推崇黄庭坚夸周敦颐的那句“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把它当座右铭,天天念,也让学生记住。所以后来大家都用“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来形容他的品德。

隆兴元年,李侗被福唐守伍应辰请去讲学,结果当年十月十五(1163年11月12日)在福唐的官署里病逝了,享年71岁。遗体运回延平炉下瓦口村安葬,谥号“文靖”。朱熹还特地来参加葬礼,写了他的行状。到了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亲笔写了“静中气象”四个字,赐给李家的祠堂。


上一篇: 什么时间更新-骨语-骨语电视剧一共多少集 (王者新赛季什么时间更新) 下一篇:中华五千年-哪位皇帝才是治国理政第一高手 (中华五千年儿歌完整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