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仅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就有二十几万,随后,金国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廷,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汴梁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

admin

宋金之战一打起来,金国人一看,嚯,宋家底也太厚了,光河北那边投降的宋军就二十多万。

金国分东西两路往南打。东路军是二太子带队的,先是在汴梁城外把二十万禁军给打趴了,接着又把姚平仲的二十万大军给灭了。西路军更狠,在太原城下,种师中被他们揍得够呛,姚古、张璟这些人也败了,又干掉二十多万宋军。

死的死,伤的伤,连续几个“二十万”堆一块儿,算下来宋金开战才多久,宋军至少折了八十多万!

八十多万,女真男女老少加一块儿都没这么多。可对宋国来说,损失八十多万,也就伤筋动骨,只要他们愿意,明天就能再拉出二十多万大军!

宋国人口实在太多了,杀得金兵手都软了,可人还是没见少!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第一次汴梁围城,西路军卡在太原动不了,能打汴梁的只有东路军,才七万人。可城里呢?汴梁禁军二十万,临时拉来的青壮又有十万,陕西来的援军二十多万,加起来五十万,实打实的五十万。

五十万宋军,被七万金军围住,动弹不得。听着好笑,像李纲无能,其实正常。

冷兵器时代打仗,最讲究阵型。野战得先站稳脚跟,阵型没摆稳就被冲,那可就完蛋了。就说淝水之战,前秦八十万对东晋七万,正常打未必输,结果苻坚非得搞半渡而击,阵型一乱,八十万就成了豆腐渣,一冲就垮了。

前秦败就败在阵型大乱。宋金大战也一样,宋军想扛金兵的铁骑,只能靠步兵阵型层层挡;金兵想赢,就得冲破宋军的阵型。一个守阵,一个破阵,谁先得手谁赢。汴梁城墙那么宽,宋军大部分兵力得守城,能派出去打仗的有限。人少了送菜,多了又冒险,后来陕西军来了也不敢出城野战。

野战得摆步兵阵型,可城门那么窄,宋军一次能出去的兵有限,摆阵型得花时间。这功夫,金兵铁骑可能就冲过来了,还没摆好的阵型直接冲散。靠着骑兵快、冲击力猛,宋军根本不敢在城门下摆阵型,还打什么野战。以多围少是围法,骑兵围步兵也是围法,断粮断水更是围法。

这时候抗金派和议和派,也就差那么点意思:抗金派想签“缩水版澶渊之盟”,议和派想签“豪华版澶渊之盟”。李纲一心想当第二个寇准,议和派呢,非得当司马光,宋钦宗更直接,想学他祖宗宋真宗,再来一次“澶渊之盟”的逆袭。

当年寇准打退辽军,不照样给辽国塞岁币吗?只要不割河北山西,赔点钱能接受。司马光不也把神宗好不容易打下的米脂四城割给西夏了?反正不是第一次,割黄河以北?不就是比“米脂四城”多了俩字嘛!

宋钦宗盼着,再学一次他祖宗真宗,用岁币把金兵打发走。

东路金军人不够,最后宋朝割地赔款,他们暂时撤了,第一次汴梁之围算解了。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宋朝也不是没想过迁都,可迁哪?迁都等于把统治中心挪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就弱了,“强干弱枝”的政策一破,轻则藩镇割据,重则国家散架。当年安史之乱,唐明皇跑了,中央权威一落千丈,藩镇割据的苗头就出来了;后来黄巢占了长安,唐朝皇帝又跑,这下彻底完蛋,没几年就亡了。

这下进退两难了:之前割地、赔款、送人质、称臣,朝廷脸面都快丢光了,再迁都,局势彻底崩,地方根本管不住;不迁吧,没钱没兵,金军再来一次,就是死局。

就在宋国人犹豫的时候,金国决定再打一次。

1126年,西路金军终于攻下围了一年的太原,休整完就往汴京打。11月22日拿下威胜军,29日克隆德府,渡盟津,西京、永安军、郑州全投降。12月4日又克泽州。东路完颜宗望也动了,11月20日从真定向汴京进,12月4日渡河,打下临河、大名、德清、开德,10日克怀州到汴京城下。16日宋军出战,被打败;17日西路军也到了城下。

太原一丢,完颜娄室的军队南渡黄河,直奔洛阳,把潼关给锁了,宋朝最精的西军全被关在潼关里,根本救不了汴梁。说是挡勤王军,其实陕西那边早没兵了。两次河东救援战,把宋军正规军的老本都快打光了,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新兵,根本指望不上。

与其说挡勤王军,不如说防宋钦宗跑路。辽金之战时,辽帝逃跑的本事比打仗强,从东跑到西,金军追得累死才抓住。这次金学乖了,锁住潼关,就防着宋钦宗往西跑。真跑到京兆或者入蜀,可就难抓了。

这时候大势已定,关门打狗,汴梁彻底被围死了。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第一次围城只有东路军七万到,攻城也就西、北两角,南门都没碰。第二次不一样了,东西两路合攻,东路军从六万加到八万,西路军七八万,加起来十五万,把汴梁彻底围死了。

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汴梁禁军加勤王军加临时兵,几十万。解围后,养不起这么多兵,遣散的遣散,损失的损失,溃散的溃散,再加上唐恪、耿南仲以“没钱”为由又赶走一批,第二次围城时,城里守军不满七万。

不是不想招兵,是真没钱。各地来的勤王军倒是不少,可大多是新兵蛋子,没练几天,金军一冲锋就得跑。让这些新兵去碰汴梁的精锐,除了送死没第二条路,所以他们都在汴梁附近晃悠,不敢再往前一步。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汴梁城墙又高又厚,金兵想攻根本啃不动,连一向擅长攻城的完颜粘罕都直挠头。围太原还能用“锁城法”,围汴梁?太大了吧,辽国的五京、太原跟它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汴梁在黄淮之间,靠着汴河、惠民河这些河,漕运方便,成了全国中心。东京城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外城周长五十里多,十二个门,四个河贯穿,还有护城河,每百步有马面、战棚,防守严密。内城周长二十里,十个门;皇城是宫城,四十多所宫殿,什么文德殿、紫宸殿、崇政殿,各有用处,规模大得很。城里四条“御路”十字交叉,街道笔直,坊市分开,后来商店沿街开,市区能延伸七八里。

不过汴梁有个要命的毛病:人太多!和平年代靠汴河运粮还行,一打仗,河被断了,城里就得闹饥荒。最后说不定城没攻破,人先饿死了。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所以金兵攻汴梁的招数,重点不是硬攻城,而是先把外面的援军灭了。援军一没,汴梁说不定自己就投降了。

汴梁失守,基本是定局了。

看历史书,靖康之耻那段写得模模糊糊,好像历史学家故意不想提。宋朝君臣留给后人的印象,就俩字:软弱、弱智。软弱能理解,文人多,缺勇气;可弱智就说不通了,哪个朝廷重臣不是一路拼杀上来的?勾心斗角一把好手,能真傻?

可历史书偏偏漏了一点:士大夫的背叛,军队的背叛。历史是文人写的,他们手里握着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人的那些破事,要么被美化,要么被曲解,要么干脆不提!

比如李纲,史书把他捧成抗金英雄,好像他一走,抗金就输了,跟诸葛亮似的,谈笑间金军就没了。其实李纲就是个文人,不懂军事。汴梁二十万守军守城,八万金军攻城,勉强守住;救援河东时,他屡战屡败,精锐全没,最后被贬福建。他一直死守汴梁,反对迁都,不管实际情况多糟,最后酿成大祸。跟种师道也合不来,抗金派内部分裂,局势更崩了。他是有骨气,但真没史书说得那么神。

有人怪宋徽宗,可宋朝皇族基本不沾政治,不参军,不从政,像个寄生虫。历代皇帝也防着他们,怕夺位。他们唯一的用处,就是皇帝没儿子时,上来替补。一个远离政治的皇族,突然当皇帝,根本不懂政务,朝堂乱臣贼子一大堆,能不乱?宋徽宗其实不傻,朝里啥情况,群臣啥心思,天下啥变化,他门儿清。可门儿清不等于能改变,就像很多人知道要好好学习,可就是做不到。他刚登基也想励精图治,结果发现国事太难,事事不顺,慢慢就没兴趣了,躲去写诗作画,把事交给蔡京、童贯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清官能吏,但至少忠心,能替他摆平麻烦。

再说宋钦宗,史书说他软弱无能,任用投降派,赶走李纲,屈辱求和,放松秋防,甚至去金营求和不归,活像个废物。可真实情况是,宋钦宗一点也不废。任用投降派?因为满朝上下,十个人七个都是投降派,不用他们,朝堂就得乱,皇位都可能不保。赶走李纲?河东兵败,走了一堆人,不差他一个。放松秋防?不是不知道重要,是真没钱没兵,火耗都受不了,怎么防?

金军兵临城下时,外城一个门丢了,金人要求徽宗、钦宗去金营谈判。俩皇帝为啥要去?因为满朝大臣都让他们去,不去?轻则兵变,重则“意外”死亡。在大宋,“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实就是士大夫架空皇帝,皇帝得听他们的,哪怕他们错了。宋朝皇帝是士大夫的代言人,必须符合士大夫利益,哪怕这利益和大宋利益对着干。汴梁危机时,士大夫利益快没了,只能抛出弃子——徽宗、钦宗。

再说军队,大宋空有百万大军,却守不住首都,丢半壁江山,为啥?因为官僚、司法、教育、军队全烂到根了。这时候反腐败是找死,不反是等死。大厦要倒,一根木头撑不住。种师道不行,李纲不行,皇帝自己也不行。想当独木撑大厦?运气不好,就是李鸿章、慈禧的下场!

独木难支!-宋朝将亡-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 (独木难支是什么生肖)(图1)


上一篇: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金属-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的出现呢) 下一篇:历史上最有名的五大父子兵-岳飞父子竟只排第四 (历史最有名的太监叫啥)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