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掌权后开始重用宦官-这是为何 (冯太后掌权后北魏咋样了)
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在历朝历代中都有成千上万的宦官,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冯太后是我比较佩服的几位古代女政治家之一,在其掌权期间,太监的确深受重用,仅封王者就有王琚、...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那可真是贯穿了整整五千年。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我就忍不住想聊聊冯太后——这位我超佩服的古代女政治家。她掌权那会儿,太监确实挺受重用的,光封王的就有王琚、赵黑、张祐仨。这可是继宗爱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三、四个被封王的太监,够厉害的吧?我觉得她这么重用太监,跟她当时面临的局势脱不开关系。
冯太后出身其实挺坎坷的。她爷爷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冯弘,北燕被灭后,她爹冯朗受牵连,她年纪小小就被没入宫中。后来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登基,12岁的她被选为贵人。
太安二年,15岁的冯氏成了中宫皇后,同年二月,不到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按北魏“立子杀母”的规矩,拓跋弘他妈李氏被赐死,小拓跋弘就交给了冯皇后带。
和平六年,文成帝突然没了,才25岁。12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就是献文帝,冯太后成了皇太后。这时候,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觉得皇帝小、太后不懂朝政,居然想篡位。
天安元年,乙浑想拉拢礼部尚书贾秀,被贾秀拒绝了。侍中拓跋丕赶紧告诉冯太后,她偷偷布置,让拓跋丕、王源贺他们带兵把乙浑抓了,灭了三族。这危机算过去了,冯太后借着这事儿就开始临朝称制,掌了大权。
黄兴元年,冯太后得了长孙拓跋宏(后来的孝文帝),就停止临朝,把权力交给了献文帝。谁知道拓跋宏亲政后,居然把冯太后的宠臣男侍贬的贬、杀的杀,还提拔自己人。
皇兴四年,相州刺史李欣被告发,为了自保,他供出了尚书李敷的罪状,李敷和他堂弟李显德,包括冯太后的男宠李弈,全被杀了。这事儿让冯太后和献文帝的矛盾更深了,冯太后一生气,就逼着献文帝交出皇位。
皇兴五年,献文帝被迫禅位给刚满五岁的拓跋宏,自己成了太上皇。可他没交实权,还遥控朝政,甚至带兵打仗打了大胜,声望越来越高。
承明元年,宫里突然戒备严起来,太上皇被叫去见冯太后,结果被伏兵抓住了,软禁起来了。没多久,他就死在了平城永安殿。
之后,冯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也就是这时候,她开始大用太监,抱嶷、王遇、苻承祖这些人一下子从底层起来了,甚至当上了王公。
冯太后为啥要重用太监呢?她掌权那么多年,帮着北魏两代人交接,辅佐三代皇帝,确实是厉害。但她是女人,掌权确实不方便,而太监天天在宫里转悠,出入宫廷方便,自然就成了她掌握宫里宫外情况的最佳人选。
文成帝死后,冯太后先是平了乙浑的叛乱,后来又跟献文帝争权赢了,再后来再次临朝,这些凶险事儿,咱们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
王琚、赵黑、张祐这仨,在献文帝继位前就在宫里很有权势。虽然史料里写他们的地方不多,但从年龄和经历看,平乙浑、扳倒献文帝这两件大事,他们肯定出了大力,帮了冯太后大忙,所以才被封王。
冯太后确实是二度临朝后才大用太监,但估计是之前尝到甜头了,才让他们出入禁宫,参与机密,搞出了“中官用事”的局面。不过抱嶷、王遇这些人大多是底层提拔上来的,爵位最高也就公爵,跟前面那三位封王的没法比。
但冯太后重用太监,可没发生过太监专权、胁迫朝廷的事儿。《魏书》里说她“性严明”,对太监虽然给恩宠,但管得严,谁犯错就打板子,打完又不计较,该富贵还是富贵。所以那些太监都拼了命给她干活,真挺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