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玄烨选的是胤禛吗)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熬了二百九十六年,并没有在一百年内垮掉,是因为康熙把皇位传给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胤禛为清朝续命,...

admin

玄烨当年要是没把皇位传给胤禛,而是选了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个,清朝会怎么样?

清朝能撑二百九十六年,没在一百年内就垮,关键就在于康熙最后把位子传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

胤禛给清朝续了命,这事儿算好事还是坏事?搁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人看来,清朝当然是越早完蛋越好。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玄烨选的是胤禛吗)(图1)

其实皇太子胤礽被废,直郡王胤褆被圈禁之后,胤禛还有三个狠角色抢皇位,就是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八子廉亲王胤禩、皇十四子大将军王胤禵。

要是玄烨没选胤禛,换了这仨性格不一样的人上台,治国路子肯定各不相同,但结果可能就一个:清朝能不能再撑一百年,悬乎。

清朝从1636年算起(不算后金),到康熙1722年驾崩,已经熬了八十六年,离“百年大限”就差十四年。是雍正胤禛拼了命干了十三年,才把康熙败得差不多的家底给捞回来,乾隆弘历才有机会整出个“十全武功”。

没雍正留下的这点底子,乾隆打两仗就得破产,想给“十全武功”注水都没机会——打仗烧钱啊,康熙国库的钱早被王公大臣、皇子们“借”光了,所以他宁可把六个女儿(二十个女儿,十二个夭折,有封号的就八个)都嫁出去平事儿,也不肯打仗了。

闲话不多说,咱还是瞅瞅能跟胤禛争储位的这仨皇子的性格。为了好叫,咱还按康熙朝的名字叫,万一他们中有人继位,说不定就不用改名字了。

提起诚亲王胤祉,不少人觉得他就是一书生,压根没心思也没本事抢皇位。可实际上胤禛登基后收拾的第一个人,就是诚亲王胤祉:“世宗即位,命允祉守护景陵。”

雍正把胤祉打发去给康熙守灵,是为了端掉他的夺嫡老巢——蒙养斋修书处。胤祉在景陵还蒙在鼓里,他头号谋士陈梦雷就被拿下了。因为处置陈梦雷不够狠,刑部尚书张廷枢也被降职赶回老家:“雍正元年,以原任编修陈梦雷侍诚郡王得罪,命发黑龙江,廷枢循故事,方冬停遣,又出其子使治装。尚书隆科多劾廷枢徇纵,命镌五级,逐回籍。”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玄烨选的是胤禛吗)(图1)

《清史稿》里称胤祉为诚郡王而不是诚亲王,就是因为康熙朝的诚亲王,在雍正朝被免了两次爵位,最后连郡王都不是了:“允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交相党附……当削爵。”

被扒光所有封爵的胤祉,最后按郡王礼下葬,谥号也难听,“隐”字在谥号里不算啥好词:“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

胤祉最后获罪削爵,表面看是因为对刚去世的老十三胤祥不敬:“怡亲王(胤祥)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办葬礼不认真,不顾手足情),悖理蔑伦。”

p>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参与了夺嫡。凡是抢皇位失败的皇子,心里都憋着怨气,干点出格事儿被雍正收拾,也不算冤。

老三胤祉抢了皇位,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就更不用说了,这俩明着跟四哥胤禛对着干。他们咋抢的不说,咱要说的是,要是胤祉、胤禩、胤禵继位,会咋治国。

胤祉有文采,也有野心,但这人顶多能当个曹植或者宋徽宗那种,不懂克制自己的人,当不好皇帝。

p> 康熙三十八年,胤祥的生母敏妃(后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死没够一百天,胤祉就剃了头,这在当时是大忌,所以被康熙扒了郡王爵位:“敏妃之丧未百日,允祉薙发,坐降贝勒,王府长史以下谴黜有差。”

胤祉还特贪财,雍正朝的时候,他还因为跟大臣要钱受贿,丢了亲王爵位:“雍正六年六月,允祉索苏克济赇,事发,议夺爵,锢私第,命降郡王,八年二月,复进封亲王。”

要是胤祉登基,年号肯定不是雍正,他治国第一件事肯定是猛搞文化产业,一大帮文人墨客、优伶相公吃得开,光花钱不赚钱,没钱了只能刮地皮,遍地起火的话,清朝可能撑不到一百年就崩了。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玄烨选的是胤禛吗)(图1)

至于皇八子胤禩,康熙对他的评价可不太好:“允禩每妄博虚名,凡朕所施恩泽,俱归功于己……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允禩又受制于妻,妻为安郡王岳乐甥,嫉妒行恶。”

“八贤王”胤禩当皇帝,就算不让清朝早一百多年出个慈禧,就算他能成个“仁君”,清朝估计也得完——康熙晚年不管事,吏治都废了,朝堂上需要的是精明能干的君主,不是老好人。

胤禩本事是真不小,这点连他四哥雍正都得认,说过“允禩夙有才干”这种话。可胤禩要接了康熙的班,会不会整顿吏治、清理亏空,真不好说——胤禩“人缘儿”太好了,那些中饱私囊的王公大臣都指望他,拼命向康熙推荐他,里头有没有猫腻,谁也说不准。

夺嫡这仨人里,最难评价的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了。

咱没法评价胤禵,连他名字都改了——老十四本来叫胤祯,跟四哥胤禛同音不同字,这俩字意思还不一样。

《说文解字》里“禛”是“以真受福也”,就是靠真诚感动神灵得福祐。“祯”出自《诗·周颂·维清》:“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咱把《清史稿》翻烂了,也没找出胤禵到底做错了啥,只看见他四哥胤禛对他的批评。虽然笔者觉得雍正是清朝少有的靠谱皇帝,但他对十四弟的批评,听着有点空:“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允禵止于糊涂狂妄,其奸诈阴险与允禩、允禟相去甚远……”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玄烨选的是胤禛吗)(图1)

笔者评价历史人物有个原则:拿不准的不说话。像胤禵这种真实存在、在历史上占一席地的重要人物,不能用小说、电视剧的情节当依据,拿《清实录》《满文奏折》说吧,又未必大伙儿都能懂、都认同。

所以最后想问问那些熟读清朝史料(光看《清史稿》可不够)的读者:胤祉、胤禩要是继位,肯定比不上胤禛,那老十四胤禵呢?他会不会穷兵黩武,没打垮边疆的敌人,先把清朝财政给拖垮了?

笔者琢磨着,要是这仨人当了皇帝,治国路子大概就是胤祉偃武修文、胤禩宽仁为主、胤禵大杀四方。

历史没那么多如果,但能当镜子照。胤禛能在夺嫡里赢下来,不管用了啥招,都说明他有两把刷子。他上台后那套治国法子,确实给清朝续了命。换成胤祉、胤禩、胤禵,能不能像他这么折腾着改弊政,就得大伙儿自己琢磨琢磨了……


上一篇: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清朝的衰败是必然-上面写了什么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信原文) 下一篇: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是为何-王允在董卓死后 (不愿意接受西班牙教育)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