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时期五位降将-投降后立马名声大噪 (盘点三国时期刘备麾下的四名谋士)
在三国众多名将当中,虽然有不少人是一开始就一心一意追随某位诸侯的,但是群雄逐鹿,难免有输有赢,而其中,就有不少人的手下有未来的名将可是却没有善加利用,他们在投降前或许只是个小有名气的将领,但是在新东家...
三国这乱世里,名将不少,但一开始就死心塌地跟一个人的,其实没那么多。群雄打架,总有输赢,结果呢,好多诸侯手握着未来的将才,愣是没用好。这些人投降前可能就是个小透明,换了新东家之后,反倒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名声比在老东家那儿响多了。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五个,投降后直接起飞的例子。
姜维这哥们儿,得说三国第一“降将”标杆了。在曹魏那会儿,他就是个小透明,没啥存在感。结果诸葛亮北伐一来,他跟诸葛亮能过招,实力上不输诸葛亮那脑子的。可惜队友太拉胯,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心甘情愿投了蜀汉。到了蜀汉,那待遇完全不一样,诸葛亮直接把他当接班人培养,后来一步步爬到大将军,成了蜀汉最高的军事头子。蜀汉亡了之后,他还想着“日月幽而复明”,最后虽然败了,但临死前还把钟会、邓艾这两个灭蜀的祸害一起拉下水,够狠。

贾诩排第二,没毛病。这人不是打仗的料,但心机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三国里能跟他比的没几个。当降将的时候,帮张绣突袭曹操那一仗,必须得说说。这一计,直接把曹操打懵了,损失惨重,连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最信任的武将都没了。贾诩这毒计,估计曹操杀他一百次都解不了恨。但神奇的是,贾诩每次提的建议,都让曹魏占尽便宜,最后还暗示曹操别废长立幼,暗中帮曹丕上位。一个降将,在曹魏混得越来越好,成了开国元老,当初一起的张绣,反倒是被曹丕逼死了,啧啧。

王平这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之一。熟悉三国历史的,应该对他有印象。就是马谡失街亭的时候,负责殿后的那个。之前在曹魏,他也就是个边境普通将领,投了蜀汉之后,一路高歌猛进。街亭丢了之后,王平靠着自己的功劳,直接被诸葛亮重用。后来司马懿大军来犯,王平守诸葛亮的侧翼,跟曹魏边境最高统帅张郃打得有来有回,张郃打不过只好撤。第二次曹爽亲自带兵入侵,还是王平跟他耗着,还靠着诸葛亮的配合,把曹爽反杀了一把。
张辽这名字,曹魏的开国功臣,曹操最信得过的外姓将领。之前在吕布手下,他就是个小透明,还得看吕布脸色。曹操收了他之后,那简直是开了挂。讨伐袁绍儿子的时候,曹操直接让他全权领兵,后来封了五子良将第一人,官职比曹家亲戚都高。战绩更不用提,孙权趁蜀汉北伐打合肥,张辽带着几千人守城。对面十万大军,他琢磨着对方没休整好,直接反守为攻,带着八百人就冲进去了,把孙吴大将陈武砍死,孙权差点被活捉。十万大军先是被八百人打懵,后来又被张辽在逍遥津一波带走。从此东吴小孩晚上哭,家长一说“张辽来了”,立马不哭了,孙权再也没敢轻易碰合肥。
张辽虽然把孙权打得够呛,但甘宁拼死抵抗,让他没活捉成。孙权后来还称甘宁是“东吴的张辽”,这名号听着响,但实际还是比张辽差了点。不过甘宁作为降将,功劳也不小。之前在黄祖手下,完全没发挥,投了孙吴之后,出谋划策还亲自带兵打下江夏。赤壁之战后,他带着八百人就敢抢曹操的重要据点,还装得胸有成竹,把曹仁唬得一愣一愣的,曹仁不敢打直接退了。后来更是带着这八百人,在大雨夜偷袭曹营,砍了几百人头,自己还毫发无损地跑了。这功劳,让他在孙吴也是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