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的忠义之士-东吴大将太史慈 (智勇双全形容什么)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东吴大将太史慈以其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本文将结合真实的历史资料,为您深入剖析太史慈这一历史人物,展现其真实而多彩的一生,一、早年经历,不辱使命,...
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太史慈,这人现在提起来可能不如关张赵云那么出名,但你要是细看他的故事,绝对会觉得是个有意思的角色——智勇双全,还特讲义气,活脱脱一个三国版的“靠谱兄弟”。
先说说他年轻时候的事。太史慈是山东人,东汉末年在郡里当奏曹史,大概就是负责文书那种。有回州牧和郡守闹矛盾,都想抢先把自家的报告递到朝廷,好让朝廷先站自己这边。郡守这边派出去的人还没到,州牧的奏章已经送走了,郡守急了,挑来挑去,选中了当时才二十一岁的太史慈。这小子真不含糊,马不停蹄赶到洛阳,愣是想办法把州牧的奏章给毁了,顺顺利把郡守的送进去了。这一下,太史慈算是出名了,但也把州牧得罪了,没办法,只能跑路到辽东躲风头。
在辽东那会儿,他听说以前帮过自己母亲的孔融被黄巾军围住了,二话不说就决定单枪匹马冲出去找刘备搬救兵。你想啊,黄巾军那可是乌泱泱一片,太史慈硬是凭着一身本事和脑子,杀出重围跑到平原国,跟刘备把情况一说。刘备一听这人这么讲义气,立马发兵,最后还真把孔融给救了。这一波操作,不光能打会算,这人对朋友的忠义也是没得说。
后来他从辽东回来,准备去扬州找刺史刘繇,结果刚到那儿就碰上孙策的军队打过来了。太史慈跟孙策打了一架,武艺那叫一个生猛,刘繇败了,他也被孙策抓了。但孙策这人吧,挺识人,一看太史慈这么能打,当场就给他松了绑,还把重担交给了他。从这以后,太史慈就成了孙家大将,跟着孙策在江东到处打天下,为后来东吴的基业出了大力。
等孙权掌了权,太史慈因为能镇得住刘磐那帮人老来骚扰,就被派去管南方的事。他带兵有一套,长得又威猛,刘磐几次来都被打了回去,江南总算消停了点。他的名声传得老远,连曹操都挺忌惮他的,还专门给他写过一封信,信里啥也没写,就放了一味叫“当归”的药——意思就是“你该回来归顺朝廷了”,结果太史理都没理。
可惜啊,这么一位猛将,壮年就没了。建安十一年,四十一岁的太史慈病重,临走前还叹气说:“大丈夫活着,就该佩着长剑,辅佐天子,现在大志还没实现呢,怎么就死了!”说完就走了。东吴少了一员大将,后人念起他来,都觉得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