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能一统三国是因为曹爽无能吗-曹爽无能可能只是表象 (西晋能一统三州吗)
对西晋一统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言晋朝,266,420,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
晋朝(266-420)这个朝代,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了西晋和东晋两段。其中西晋是大一统王朝,东晋就是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了晋朝,定都洛阳,就是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灭吴,算是一统天下了。

司马懿从208年当曹操的宰相文学掾开始,在曹魏政权里待了三朝,还两次接受顾命,跟曹家贵族处得挺好,公事上也合作,夫妻关系也不错,慢慢就把自己的势力网扎进了曹魏内部。
司马懿后来出将入相,影响力越来越大,就通过辟举、保荐、提拔这些办法,把自己的老相识、亲戚朋友、子女都安排进官府各部门,一边广纳贤才,一边巩固自己的势力,慢慢建了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网。正始十年(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灭曹爽,独揽朝廷,为后世司马家取代曹魏打下了基础。
有人觉得司马家最后能建晋朝,主要是因为司马懿活得久,曹家从曹操后都短命,家族里厉害的人一个个没了,大权就落了。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
其实司马懿能最后拿到天下,还得从曹操说起。董卓进京、天下大乱的时候,各路诸侯天天喝酒吹牛,只有曹操踏实干实事,不搞虚的,不断招贤纳士,还搞屯田制,让快饿死的百姓有衣服穿有饭吃,实力就这么慢慢壮大起来了。
曹操在自己的地盘上用人只看本事,不看出身,这可就动了士族门阀的蛋糕。因为那时候士族垄断了做官的路子。兵荒马乱的时代,能认字读书的就算社会精英了。
汉朝以来选拔人才一直用察举制,简单说,就是推荐一些道德、学问高的人做官,这样一来高官就有了推荐权。做官的人自然会培养、推荐自己的子孙做官,滚雪球一样就成了地方豪族。有些人为了做官就开始作秀,比如搞个“孔融让梨”这种事,不然真想不通让个梨怎么就天下皆知了。
士族尝到了做官的甜头,肯定会用各种合法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保住自己的好处,哪怕子孙后代都得做官。因为士族势力太强,曹操只能一边用他们一边压他们,经常两手抓,这也导致他晚年多疑,杀了不少人。崔琰、荀彧、杨修、孔融这些是曹魏世家的代表人物,没想到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听了陈群的建议,开始搞“九品中正制”。
曹丕本来是想把选人用人的权力全抓在中央,取消地方的推荐权,再留点名额给寒门子弟。没想到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搞了个“州中正”,简单说就是把推荐权放回地方,方便地方豪门垄断做官,搞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再加上司马懿本身就是士族代表,一直替士族说话,在士族里说话有分量。
所以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那个被说成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心里明白,有多少世家大族想投奔搞“九品中正制”的曹魏。因为诸葛亮治蜀用的是法家那一套,蜀汉的士族过得特别惨。诸葛亮为了压住士族,只能不停地让姜维北伐,增强凝聚力。所以马谡不是蜀汉士族,犯了错就只能杀掉,不能给士族留下把柄。
正因为这样,刘禅心里清楚,他要是不投降,说不定明天就有人开门献他的头。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在政治斗争中看起来那么成功,不是曹真真的无能,是士族们明白,司马懿掌权,他们会过得更好。因为士族掌握了政权,他们的子孙后代肯定能做官,再无能也没关系。
这种选官制度导致了很多昏官、庸官出现,昏官庸官治不好国家,肯定会引发战争,这也是后来造成南北朝近400年动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