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的逃亡方式是怎样的-他的逃跑为元朝带来了什么 (元顺帝逃亡事件)
说到元顺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红颜误国的道理,但在历史上,就算没有红颜,还是有...
说到元顺帝,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昏君”?毕竟他守着江山却跑了,但仔细想想,这事儿好像没那么简单。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很多人觉得这是红颜误国,但历史上没红颜照样亡国,很多王朝都是皇帝自己不争气,比如元顺帝——敌人打过来了,他早早就收拾好行李准备跑,结果首都让人家给端了。
当年徐达大军压境,元顺帝其实早就想跑大都了。这时候几个大臣拦住他,跟崇祯那时候似的,其中有个叫赵伯颜不花的宦官说了几句话,元顺帝当场就emo了,意思不就是“你可不能学宋徽宗,让人家抓走当俘虏”吗?这么看,他压根就没想过死守大都嘛。
先说说元顺帝自家后院,那叫一个乱。朱元璋、陈友谅在南方打得不可开交,元顺帝也没闲着,把自家朝堂搅得天翻地覆。北方更是乱成一锅粥,镇压起义的丞相脱脱,就因为小人挑拨,被元顺帝直接撤了兵权,最后还被害死。他手下的百万大军一下子没人带,哗啦啦全散了。
元顺帝倒好,南方起义打得那么凶,他还在后宫里吃喝玩乐,搞得元朝内部天天斗来斗去。比如至正十六年,丞相哈麻想让他儿子爱猷识理达腊早点接班,结果心思暴露,被元顺帝直接干掉了。还有朴不花、搠思监这两个家伙,仗着元顺帝宠信,把持朝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到了至正二十年,反叛军都打到大都门口了,元顺帝差点被人赶跑。更绝的是,他儿子爱猷识理达腊和皇后还偷偷商量,想让他提前禅位,就连镇压起义的两支军队,都因为抢地盘自己打起来了。这么搞下去,元朝不亡才怪。

再说说打仗这事儿,元顺帝打仗是真不行,但跑路是真果断。都说曹操跑得快,元顺帝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他从小读史书,对亡国故事门儿清,不想当宋徽宗,可问题是,作为皇帝,不好好研究汉武帝、唐太宗怎么打江山,反倒琢磨起宋徽宗来了?这操作也是醉了。所以嘛,他最后落到这步田地也不奇怪。徐达北伐大军一到直沽,元顺帝派出的卜颜帖木儿直接被徐达砍了,毫无悬念。
可人家根本没想着抵抗,一门心思琢磨怎么跑。还挺有条理,先带着太庙的祖宗牌位,又让后宫妃嫔提前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撤。还安排淮王帖木儿不花在大都监国,自己天一黑就带着妃子、皇太子跑了。结果他们刚到上都,徐达就攻陷了大都,监国的淮王也跟着殉国了。

不过话说回来,元顺帝不想殉国,我觉得吧,还真不能说他全错。两百年后的崇祯,跟他情况差不多,结果呢?硬刚到底,最后煤山自缢,大明直接群龙无首。南方明明还有地盘,却因为没主心骨,连仗都不知道怎么打。其实崇祯要愿意跑,去南方重建个南明,说不定还能再撑百八十年。就像南宋赵构,跑南方不仅立住了脚,还把金国给熬死了。这么看,逃跑有时候真不是坏事,元顺帝这未雨绸缪,确实让他跑掉了。
元顺帝治国打仗确实不咋地,但逃跑这事儿确实安排得明明白白。时机抓得准,不然很容易翻车,比如宋徽宗,听说金人来了一路跑,结果听说金人走了又返回汴京,被金人的回马枪直接干掉了。

所以你看,元顺帝虽然治国打仗不咋地,但逃跑这事儿确实安排得明明白白,一点不含糊。逃跑嘛,有时候真不是怂,得看情况,当年刘邦不也跑得挺欢,最后照样当皇帝?关键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