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为何朱元璋却看不起他呢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修改病句)
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国数千年来人们的道德标准,他也被人们尊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十分看不起他,这是为什么呢?朱元璋为何看不起大圣人孔子呢?有人说是朱元璋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他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咱们道德标准几千年,他一直被尊成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特别看不起他,这是为啥呢?
有人说啊,是因为朱元璋觉得孔子的思想和他的统治理念不对付。这话是真是假?咱看看朱元璋到底对孔子儒学干了啥。
明朝刚开国,朱元璋当上皇帝开始治理天下。有一天他和开国功臣刘伯温聊到《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孔夫子一辈子没正经当过官,《论语》也就是跟弟子们瞎聊的记录。他就琢磨,要是赵普真靠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治天下,那背熟《论语》不人人都能当皇帝了?这不扯淡嘛,赵普肯定没说实话。这话说到朱元璋心坎里了,他立马接茬:“太对了!我也试过在《论语》里找治国办法,压根没找着。”

朱元璋不光不用《论语》治天下,反倒把《论语》这些儒家学说划成“异端邪说”,狠狠禁止。他下令全国停了对孔子的祭祀,想贬低孔子“儒家教主”的地位,对孔子的直系子孙“衍圣公”更是各种打压找茬。这也够看出朱元璋这大明开国皇帝特立独行的劲儿。
“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都有。自从汉以后“独尊儒术”,孔子家族一直被捧着,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也就是孔府,成了“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圣人家,号称“天下第一族”。被封成“衍圣公”的人,就成了孔家大家长,风光无限,就算皇帝也得面上给足尊重。可这规矩在朱元璋这儿行不通。他刚坐上皇位没多久,就逼着正病着的“衍圣公”去南京见他。
《明史》里说,洪武元年春天(1368年3月),徐达打下山东济宁,这时候仗还没打完,但朱元璋已经当上皇帝了。天下大局基本定了,当时的衍圣公孔克坚病着,怕新王朝对他有意见,赶紧派儿子孔希学去见徐达。徐达把孔希学送到南京,孔希学上奏说父亲病了来不了。朱元璋看了奏折很不高兴,立马给孔克坚写了道“手谕”,里面就仨字:“称疾则不可”。孔克坚哪敢不听啊,赶紧“惶恐兼程”跑南京去见新皇帝。
孔克坚赶到南京,朱元璋在谨身殿见了他。问他多大年纪,孔克坚说五十三了。朱元璋说:“你年纪不大就病了,现在不给你官当,但你得先学。你儿子挺温厚,该让他好好学,别辜负我心思。”当天就给了孔克坚一所宅子、一匹马、二十石米。第二天朱元璋跟身边人说:“圣人的后代,得优待,养着但不给实权。”所以孔克坚在明朝一直没当官。两年后,洪武三年春天,孔克坚又以病为由回家,半路上就死了。

孔克坚在元朝当过国子监祭酒,不小的官,到了明朝却无官无职,可见朱元璋对孔子后人早有防备。他对后人这样,对孔子能好到哪儿去?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让所有人都懵圈的诏书:“孔庙春秋祭祀,只在曲阜搞,全国别的地方不用搞。”这下好了,读书人跟炸了锅似的,跟晴天打雷一样。虽然这是圣旨,但不少大臣不乐意。刑部尚书钱唐“伏阙上疏”说:“孔子教了万世,天下都尊他,所以该通祀他,报恩的礼不能废。”侍郎徐程也上疏:“自古到今,能跟社稷、三皇一起被全国祭祀的只有孔子。老百姓没社稷、三皇活不了,没孔子的道就立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人,但能把三纲五常讲清楚、让后人跟着学的,是孔子。现在让大家读他的书、学他的道,却不让祭祀,这是要人心、坏世道啊。”钱唐、徐程说得挺有理,但朱元璋不听,还是一意孤行。后来他自己都觉得这跟自己说的“治天下以仁义为本”矛盾,才收回了成命。
其实啊,朱元璋挑战衍圣公,说到底还是治理天下的路线之争。古人讲究“治统”和“道统”两套。“治统”就是皇帝用权力管天下,“道统”就是用儒家思想管社会关系。“治统”是皇帝传的,威力大;“道统”看着虚,影响却长远。古代读书人把“道统”看得特神圣,就算穷乡僻壤、家徒四壁,有机会还想指点江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道统”的继承人。
皇帝的叫“治统”,儒家的叫“道统”,以前皇帝都认儒家的“道统”,但朱元璋不认。他不仅要当管权力的皇帝,还要当管思想的“教主”。刚当上皇帝就逼病着的衍圣公来南京,因为他需要的不仅是圣人后代对新王朝的态度,更是想砍掉所有代表“道统”的符号,让读书人明白,老黄历不管用了,现在得看朱明王朝的!
这么看,朱元璋好像是在跟几千年的儒学较劲,想当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