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除了建文帝削藩外-其他皇帝为何都没有削藩 (明朝除了建文还有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建文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削藩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这主要是封建君主要收回诸侯以及割据势力手中的权力,明朝我们都知道在朱元璋刚刚建国,就采取了分封制,他的想法很好,希望依靠...
明朝建文帝削藩这事儿,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但为啥就他搞砸了,后来皇帝反倒不怎么提削藩了呢?
削藩这事儿在历史上不新鲜,说白了就是皇帝想从诸侯和割据势力手里把权力收回来。明朝刚建国那会儿,朱元璋就搞了分封制,把儿子们都封到各地当藩王。他这想法其实挺好,想着让自家宗室子孙盯着地方官,帮朝廷管着地方,好让大明江山坐得更稳。

表面上看,朝廷有皇帝,地方有宗亲,这搭配应该挺完美吧?可朱元璋估计做梦都没想到,他孙子朱允炆一上台,头等大事居然就是削藩。
结果呢?朱允炆这削藩搞砸了,皇位丢了,人还失踪了,妥妥的最大输家。

可奇怪的是,到了明朝末年,藩王其实还不少,甚至南明好几个政权都是藩王撑起来的。那问题来了,为啥那么多年,就建文帝削藩,其他皇帝不怎么提这事儿呢?
有人可能会说,建文帝削藩失败了,不代表别人也会失败啊,历史上削藩成功的皇帝可不少。所以问题肯定不在这儿。

不过话说回来,建文帝不是唯一削藩的皇帝,朱棣后来也干过这事儿。朱棣自己就是藩王当上皇帝的,他可没天真到觉得自己和后代能稳住这些藩王,所以削藩在他这儿是必须的。
但朱棣这操作,跟朱允炆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朱棣可比他老侄子厉害多了,一点都不急。刚开始,他压根儿不提削藩,反而把建文帝废掉的藩王爵位都恢复了,估计不少藩王一看,哎,没事儿了,就放松警惕了。
可没过多久,风向就变了,朱棣还是得动手削藩。对于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他想办法把人调回京城,再找各种理由削减他们的护卫兵力。

藩王要是犯了错,朱棣也挺宽容的,不怎么重罚。至于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朱棣倒不太在意,没怎么刻意收回来。但军权这事儿,他看得比什么都重。
没了军权,没有兵,这些藩王就跟小鸡崽子似的,就算有钱,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明朝削藩这事儿,最后一步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明宣宗)收的,对象就是他两个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说白了,这俩是朱棣留下的烂摊子。本来朱棣是想传位给朱高煦的,但没办法,老大朱高炽被立了太子,朱棣对老二有点愧疚,就把这俩“定时炸弹”留给了后代。

不过这俩叔叔,跟朱元璋那些藩王还真不一样。朱棣削藩时对自己儿子挺松的,但明宣宗可不惯着叔叔们,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
朱高煦最后还是反了,但没几天就被明宣宗给平了。打这以后,明朝虽然还有藩王闹事,但基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虽然没有完全取消朱元璋所建的分封制,但这些藩王早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既然根本对朝廷形不成威胁,那么也就不急着去削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