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范进中举前都经历了什么样人生-为何一个举人就能让他发疯 (范进中举之前)

对范进中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敬梓在,儒林外传,中描写的范进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共考了20次,直到白须皓首依然不中,主考官...

admin

最近又刷到范进中举的故事,越想越觉得这人挺有意思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写的范进,估计大家都熟——从20岁开始考科举,考了20次,头发都白了才中了秀才。主考官看他实在可怜,才给了他个名额,可这哪够啊?

区区一个秀才,哪能让范进死心?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还是接着考,终于考中了举人。结果呢?看到捷报的时候,他先拍着手自言自语:“噫!好了!我中了!”然后往后一倒,牙关紧咬,直接晕过去了。醒了也不消停,撒丫子就跑,最后掉泥塘里,淋得跟落汤鸡似的。亏得他老丈人胡屠夫一巴掌,才把他打醒。

范进中举前都经历了什么样人生-为何一个举人就能让他发疯 (范进中举之前)(图1)

(漫画里的范进中举,看着就带劲)

读这段的时候,我总忍不住笑,可笑完又觉得心里发凉。这老哥中了举人咋还疯了呢?

首先,范进为啥会疯?我觉得这老哥的悲剧,根子就在那套要命的科举制度上。那时候科举给人灌输了什么“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儿,搞得读书人都魔怔了,宁可死磕书本,也要搏个功名。一旦考上,那可就“鱼跃龙门”了——当官、发财、受人尊敬,啥都有了。这谁不眼红?范进自然也心动,就这么考了34年。

你说他图啥?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老娘饿得眼冒金星,就靠卖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换口吃的,他还在那儿死磕科举,愣不肯找别的营生。中举前,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戴着破毡帽,穿着麻布衣,冻得哆哆嗦嗦”;考中的周进呢?绯袍金带,威风凛凛。这对比也太扎眼了。过去的范进,穷困潦倒,被人白眼;现在的范进,一步登天,谁见了不得喊声“老爷”?这诱惑,换谁能扛得住?

每一次考试,都是满怀希望去,垂头丧气回。几十年失败,几十年痛苦,早把他逼到绝境了。突然间,天上掉馅饼,他中了!这幸福来得太猛,痛苦也跟着爆发,一个底层小人物,哪受得住这种冲击?不疯才怪。

范进中举前都经历了什么样人生-为何一个举人就能让他发疯 (范进中举之前)(图1)

(古代科举考场,想想就头大)

再说说范进的穷困,这疯病可不是凭空来的。他出身寒门,好不容易娶了屠户家的女儿,可连老婆都养不活,老娘差点饿死。有次实在没钱赶考,他厚着脸皮找老丈人胡屠夫借钱,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像你这样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后来他中了秀才,胡屠夫也没好到哪儿去:“我自倒运,把女儿嫁给你这现世穷鬼,猪油怕是吃过两三回?如今不知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连老丈人都这么嫌弃,外人更不用说了。范进就在这种穷困加势利的环境里,活得跟个透明人似的,几十年抬不起头,一点尊严都没有。

一朝中举,他总算能翻身了。这突如其来的大喜,就像砸在他身上的巨石,脆弱的心理哪能不崩?疯,倒像是解脱了。

范进中举前都经历了什么样人生-为何一个举人就能让他发疯 (范进中举之前)(图1)

(范进卖鸡那段,看着就心酸)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太病态了。中举前,范进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谁都不待见他。有次他抱着家里唯一一只鸡去卖,羞得脸通红,半天吆喝不出口,满街乡邻没人帮他,就看着他窘迫地站着。可等他中了举人,这些人立马变脸了。胡屠夫立刻改口:“我女儿果然有福气,嫁了个老爷!”平时连正眼都不瞧他的张乡绅,屁颠屁颠跑来送房子送银子。

这前后的反差也太大了吧!范进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一场考试来得实在。这种巨大的落差,谁能不喜极而疯?说到底,范进的疯,哪是他自己的错?全是那套该死的科举、该死的社会风气逼的。

(参考资料:《儒林外史》)


上一篇: 和珅连举人都没有考上-乾隆最后为什么会提携和珅 (和珅举荐) 下一篇: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举人是什么概念 (他们相当于现在的英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