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人第一罪人)

说到吴三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历史上对于吴三桂的评价可不好,反复无常等等都是吴三桂的代名词,本来是明朝大将,后来反叛明朝,与李自成议和后来又去攻打李自成,...

admin

提到吴三桂,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不是“反复无常”?这哥们儿在历史上的评价,啧,确实不咋地。本来是明朝大将,结果转头就反了,先跟李自成议和,转头又打李自成,最后投降了清朝,让清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山海关。后来呢?他又反了清朝。你说他这辈子,是不是一直在“待价而沽”?说白了,就是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

公元1643年,那时候的大明,眼瞅着就要完蛋了。外有大清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的大顺军闹腾,谁都知道撑不了多久。利己的吴三桂,这时候肯定得给自己找后路。不管是满清还是李自成,山海关这种要地,手握兵权的吴三桂,那都是他们拼命想拉拢的对象。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人第一罪人)(图1)

吴三桂的祖大寿舅舅早就降了清,老上司洪承畴也降了清,俩人还老给吴三桂写信。祖大寿当时劝他降清,说“你看清朝这架势,早晚得成大事”。这时候吴三桂跟清军的关系,早就暧昧上了——说白了,这就是他给自己留的后手啊。

最能体现吴三桂这利己本性的,还是他向清军借兵那事儿。李自成见劝不动吴三桂,直接带十万大军压到山海关城下。吴三桂自己有五万精兵,山海关易守难攻,他其实真不怕李自成。既然不怕,而且这一万兵马也左右不了大局,他为啥还要借清兵呢?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人物:已经降清的祖大寿和洪承畴。祖大寿是他舅舅,洪承畴是他老上司。当初洪承畴降清时,被俘的明军有3000多;祖大寿降清时,被俘的明军7000多——加起来正好1万。他俩出面要这1万人马,简直不要太轻松。为啥不多要?简单啊,这时候明朝已经没了,崇祯都上吊了,吴三桂必须找个好下家。这1万本是明军,他好控制,正好能补充自己的势力,等投降时能多捞点好处。

当然,吴三桂那点小算盘,多尔衮能不知道?但就算知道,他也得拉拢吴三桂。万一这哥们儿投了李自成,多尔衮不亏大了?所以多尔衮答应了,俩人约好,清军右中协入关,跟吴三桂一起夹击李自成。可真到打起来,清军不按套路出牌了——14万大军直接冲向山海关。这下吴三桂懵了,前有李自成,后有多尔衮,动弹不得。他必须选边站:要么降李自成,要么降清。形势太不利,这利己的吴三桂,只能投降清军,把山海关让出去了。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人第一罪人)(图1)

说到底,吴三桂就是个商人,到处找能让他利益最大化的“客户”。不管是明朝、李自成还是满清,他只看哪个能给他最多好处。就像他降清后,还偷偷跟南明政权联系,说到底,还是在“待价而沽”嘛。


上一篇: 吴三桂都已经年事已高了-康熙为什么不选择熬死吴三桂 (吴三桂可惜) 下一篇:吴三桂帮满清夺得天下之后-吴三桂为什么还要反清 (吴三桂替满清打下的江山)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