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最后下场是什么-他是清朝的一位候补皇帝 (最后下场是什么歌)

1898年,光绪皇帝为实现心中抱负,毅然发动了一场改革,史称,戊戌变法,可惜,由于戊戌变法牵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甫一推出便阻碍重重,但维新派并未因此而调整变法内容,反而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以慈禧为首...

admin

1898年,光绪皇帝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搞点改革,史称“戊戌变法”。

可惜啊,这场改革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刚一推出来就碰了一鼻子钉子。可维新派呢,没想着调整策略,反倒觉得都是慈禧带着那帮守旧派在背后使坏。

史料里说,当时维新派为了减少阻力,居然动了“围园杀后”的念头,结果消息走漏了。慈禧火急火燎地从颐和园赶回来,直接把光绪给软禁了,还抓了一批维新人,接着就开始琢磨着换新皇帝。

不过呢,慈禧虽然挑好了候补皇帝,最后却因为这小子自己作妖,把废光绪的事儿给搁下了。这候补皇帝到底干了啥,眼看到手的皇位咋就飞了呢?

一、己亥建储

戊戌变法后,慈禧就在宗室里头挑新皇帝。要说慈禧挑人的标准,跟以前那些皇帝可不一样。什么“立长”“立嫡”“立贤”,到了她这儿全用不上,老太后心里早有另一套算盘。

最后下场是什么-他是清朝的一位候补皇帝 (最后下场是什么歌)(图1)

这套标准头一条,就是得跟慈禧沾亲带故,关系够铁;其次年纪不能太大,方便她拿捏;要是家里在朝里没啥势力,还死心塌地拥护她,那简直完美。

这么一筛,载漪的儿子溥儁就脱颖而出了。溥儁他妈是慈禧弟弟桂祥的闺女,他爹载漪虽然是过继给老瑞郡王,但亲爹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惇亲王。再加上溥儁才15岁,家里在朝里也没啥势力,简直就是给慈禧量身定做的皇储。

于是,慈禧立马把溥儁过继给同治,当上了“大阿哥”,还把他接到宫里养着,准备庚子年搞禅让大典,把光绪踹了,让溥儁当新皇帝,年号都定好了,叫“保庆”。

庚子年大年初一,春暖花开,溥儁替光绪去大高玄殿、奉先殿磕头行礼,这下朝里可炸了锅,议论纷纷。溥儁自己呢,也觉得皇位唾手可得,就差临门一脚了。

谁承想,溥儁这最后一步,到底没迈过去。朝里头关系盘根错节,本来就有不少王公大臣不乐意立他当皇帝,偏偏这小子还自己作死——就因为当上大阿哥后,洋人使节没来道贺,他居然放话要杀光所有洋人。

他这一通操作,把里里外外的人都给得罪光了。中外势力干脆联手对付他,溥儁的皇帝梦这下彻底碎了。

可溥儁不甘心啊,他觉得自个儿当不上皇帝,全是光绪挡了道。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拉着一帮王公大臣和义和团,直奔瀛台去刺杀光绪。

二、刺杀光绪

《晚清侍卫追忆录》里写,1900年6月25号,敬事房的刘太监突然冲进侍卫值班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皇后有旨,所有侍卫立刻护驾,去瀛台把光绪接到宁寿宫去。

差不多这时候,总管太监李莲英也跑来传慈禧的话:“让侍卫三班都带上家伙,跟着护驾,赶紧去西苑南海瀛台岛含元殿伺候!”

最后下场是什么-他是清朝的一位候补皇帝 (最后下场是什么歌)(图1)

前后两道旨意,明摆着告诉侍卫们:瀛台出大事了!

值班的侍卫哪敢耽误,撒腿就往瀛台跑。结果还没到呢,就发现守瀛台的侍卫都被溥儁那帮人缴了械,给关起来了。好不容易进了瀛台,更吓一跳——这地方本是宫里的禁地,居然冒出了六十多个义和团拳民。

更让侍卫们吃惊的是,端郡王载漪和大阿哥溥儁,居然也混在拳民里头,他们说要禀报要事,必须见光绪,明摆着就是想闯宫弑君。

就在这节骨眼上,李莲英带着慈禧的銮驾急匆匆赶到了。两边剑拔弩张,李莲英倒是镇定,扯着嗓子喊:“皇太后有旨,所有留在这儿的人,全部拿下!”

靠着慈禧平时攒下的威风,李莲英总算用一顶空轿子把这场政变给压下去了。事后载漪被踢出了清廷的权力圈,溥儁和他那帮支持者也都没好果子吃,各自受了罚。

三、晚景凄凉

慈禧本来想把瀛台这事儿大事化小,溥儁却还惦记着干掉光绪自己上位。政变失败后,载漪那帮人又伪造了一份洋人逼慈禧还政的假外交文书,把慈禧气炸了,直接向十一国宣战,最后搞出了庚子国难。

列强的炮火很快打进了北京,慈禧只能慌慌张张跑路去西安。路上不少大臣都说,现在这破局面都是载漪搞出来的,纷纷要求严惩他。

慈禧也觉得载漪这人心太大,想靠着溥儁当摄政王,把自己挤出局。一看大臣们提要求,她立马二话不说,把载漪发配到新疆去了,越远越好。

可跟着走的御前大臣还不放心,怕溥儁以后报复。于是慈禧又下一道旨,把溥儁的“大阿哥”名号给废了,赶出宫,改封个“不入八分辅国公”,让他还是回惇亲王府待着。

可怜溥儁回京后,既没希望当皇帝,也捞不着端亲王的爵位,只能回惇亲王府找个地方住。可王府的当家人载瀛,打心眼里瞧不上溥儁这个人,只把东跨院分给他临时住,还不办过户,王府的地租收入也分给他一点点。

溥儁寄人篱下没过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靠着当年“大阿哥”的名头,他给自己谋了个总统府参议的差事,每月能拿500大洋。

可惜啊,好日子没过多久。1921年,政局一乱,溥儁的参议工作也没了,经济上一下子就垮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1924年,冯玉祥又搞了“缴价升课”,把清室王公的地变成民地,溥儁连这点地租收入也没了。

没了活路,溥儁没法子,只能去找妻兄塔王帮忙。塔王还算念着兄妹情,不忍心妹妹妹夫受苦,把他们接到王府,好吃好喝招待,让他们过了段舒坦日子。

可好日子太短了,溥儁刚过几天舒服日子,塔王就没了。这下他生命中最后一个依靠也没了。塔王死后,侧福晋看溥儁老在家蹭吃蹭喝,不乐意了,让人把他搬到马旁边的小屋住,还告诉下人都别把他当亲戚。

受了这份冷眼,溥儁又气又恨,可他又没本事搬出去活,越想越憋屈,病倒了,最后在塔王府里死了。唉,这位曾经的候补皇帝,就这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留下一段悲欢故事,在历史里飘着。


上一篇: 其实道理很简单-清朝太监那么多他们为何都是汉人 (其实道理很简单,你给谁钱,你就明白人) 下一篇:清朝真的很穷吗-慈禧时期算不算很穷 (清朝真的很穷吗知乎)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