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到底差在哪里-北宋总是被西夏吊打 (他到底哪里好后半句)

11世纪中后期,北宋朝廷遇到一件极为窝囊的事情,经济繁荣的北宋屡屡被实力欠佳的西夏王朝吊打,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北宋刘平、石元孙之部,兵临西...

admin

11世纪中后期,北宋朝廷遇上特憋屈的事儿:经济搞得红红火火的北宋,老是被实力差一大截的西夏王朝按在地上摩擦。好奇的朋友就跟小编一起瞅瞅这到底咋回事!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军在三川口把北宋的刘平、石元孙部队给全灭了,直接打到西北重镇延州城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在好水川又把宋军揍了一顿,宋军战死了一万多人;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大举入侵,在定川把宋军打得大败,主将葛怀敏也战死了。

他到底差在哪里-北宋总是被西夏吊打 (他到底哪里好后半句)(图1)

这三场仗打完,北宋对西夏彻底转守势,靠在边境修一堆堡寨来挡西夏的进攻。这招还真有点用,西夏的偷袭明显少了。可神宗一上台,西夏自己先乱了,两边又打起来了。结果宋军准备不足就瞎冲,最后还是西夏赢了。

仁宗的口碑一直挺好,神宗也是个想干点实事的皇帝,北宋那时候繁荣得不行,甚至有人说搞出了“盛治”。反观西夏,刚在兴庆立国,百废待兴,实力根本不能跟北宋比。为啥这么大的北宋,老是打不过又小又弱的西夏呢?

他到底差在哪里-北宋总是被西夏吊打 (他到底哪里好后半句)(图1)

老吃败仗,说白了就是战斗力不行。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原因把宋军的战斗力给拖垮了。

一是宋朝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就不让武将说了算,改让文人管天下,宋朝从此走上了“重文轻武”的路。这么一来,防着武将独揽大权的政策就来了。比如“更戍法”,搞得兵不知道归哪个将管,将也不认识手下的兵,军队战斗力能强吗?再比如募兵制招的兵,很多人根本不是真心当兵,没啥打仗的胆子,跟西夏那些从小骑马射箭的兵比,差远了。

二是军队里腐败得太厉害。包拯都感慨,官场腐败的十有六七(《包孝肃奏议·选举》)。军队里更严重。有人说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其实就是“拿腐败换兵权”,这话虽然狠了点,但也说中了。对内防着武将,结果对他们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北宋快完的时候,军里有六大弊病:“一曰,上下率敛;二曰,举放营债;三曰,聚集赌博;四曰,差使不均;五曰,防送过远;六曰,单身无火聚”(《宋史》志·卷一百四十六)。中期虽然没后期那么糟,但买官卖官、吃空饷的事儿也不少。腐败能有啥好结果?赏罚不明,军功都搞不清楚,军纪慢慢就松了。

三是武器装备上,北宋军队数量是不少,但质量嘛……西夏的冶铁技术不比北宋差,那时候他们也有风箱,能打造出特别锋利的西夏剑、穿透力强的木羽箭,还有灵活的旋风炮。反观宋军,因为腐败,军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偷工减料的次品。除了武器,西夏军还有个大杀器——战马。自古河西地区就出好马,宋军的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

宋朝看着挺大,但真不算真正的强,尤其是在对付西夏这事儿上。可惜啊,宋朝统治者心里也明白自个儿弱点,后来王安石变法想改,但积重难返,最后被年轻的金国一打就垮,成了亡国的反面教材。


上一篇: 西夏神宗李遵顼是个治国的能手吗-他晚年的结局如何 下一篇:但它与北方的匈奴又是什么关系-西夏是由党项人所建 (可惜与北方)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