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能让蒙古铁骑望而生畏-播州军团是一支什么力量 (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欧亚)

播州军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领导的蒙古铁骑,以其野蛮的屠杀方式,纵横欧亚大陆无敌手,然而,在攻打南宋时,却对区区五千播州军团望而生畏,连蒙古大汗蒙...

admin

播州军团的故事,今天来唠唠。

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带着蒙古铁骑,那打法是真狠,横扫欧亚大陆基本没对手。可打南宋的时候,居然对区区五千人的播州军团发怵,连蒙古大汗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长子)都直呼:贵州的播州军团,太野蛮了!

野蛮人碰上野蛮人,就得看谁更野。要聊这段历史,咱先得知道播州军团是啥来头。

先聊聊播州军团是支啥队伍。

播州,就是现在贵州遵义的播州区。当时管着这地儿的,是杨家第14代土司杨价,一直死心塌地效忠宋朝。

杨家土司传了十几代,攒下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在西南那块儿,算是一支硬武装。

能让蒙古铁骑望而生畏-播州军团是一支什么力量 (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欧亚)(图1)

那时候的遵义,地儿特别荒,老百姓大多靠打猎过活,所以一个个都彪悍,身手贼溜,人人都是神箭手,尤其擅长钻山爬树,翻山越岭跟玩似的。

他们的武器是挺落后,但常年待深山里,有自己的独门绝活——会配毒药。箭头啊、刀枪啊,都泡着剧毒,只要皮肉破一点,立马见血封喉。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播州兵打仗不怕死,每次上阵都嗷嗷叫,那声音穿透力贼强,听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那时候交通信息都闭塞得不行,播州军团一直没人知道,算是一支特别神秘的地方武装。

再说说他们怎么跟蒙古铁骑干的。

根据零星的历史记载,播州兵和蒙古铁骑大大小小打了好几十回,不过影响大的有三次。

第一次交手:把蒙古人给打跑了。

能让蒙古铁骑望而生畏-播州军团是一支什么力量 (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欧亚)(图1)

公元1235年底,蒙古铁骑开始全面打南宋。南宋那时候快顶不住了,一路败退,主力部队被逼到陕、蜀交界的青野原(就是现在陕西略阳北那块儿),让蒙古铁骑给围了。

南宋朝廷没办法,只能求杨价带兵去帮忙。

杨价接到命令,亲自带着五千播州兵,连夜往青野原赶。

到地方的时候都半夜了,蒙古骑兵早就卸了盔甲,正围着火煮羊肉、喝马奶酒,放松得很。

南宋当时没别的援兵,蒙古骑兵更没防备。可他们哪想到,播州兵就跟从天而降似的,突然就冒出来了。播州兵借着夜色,对着蒙古人就一顿猛冲,跟南宋兵里应外合,把蒙古人打得屁滚尿流,只能撤军。

因为播州兵打仗勇猛,救驾有功,南宋皇帝宋理宗直接封他们为“御前威武军”。

不过后来南宋对蒙古服软了,战事稍微缓了点,播州兵就回遵义了。

能让蒙古铁骑望而生畏-播州军团是一支什么力量 (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欧亚)(图1)

第二次交手:还活捉了蒙古将领。

到了1248年,蒙古铁骑又来打南宋,想从川西南下,绕着道儿打。

这时候播州的土司换成了杨价的儿子杨文,杨家第15代土司,接了老爹的班,发誓要抗蒙保宋,南宋朝廷封他当播州安抚使。

为了挡住蒙古铁骑,杨文带着五千播州兵,赶到四川去阻击,在大雪山(就是四川西边那座大山)一带跟蒙古兵遇上,连着三战三胜。更牛的是,他们还在大渡河那边,活捉了个蒙古高级将领,给朝廷立了大功。

第三次交手:蒙哥都忍不住喊“太野蛮”。

1255年,大理被蒙古铁骑打败,归顺了蒙古,蒙古人就开始大规模打四川。杨文接到南宋命令,带兵去增援四川钓鱼城(现在四川合江那块儿)。

当时蒙古大汗蒙哥亲自带着四万主力蒙古铁骑,号称几十万大军,猛攻钓鱼城。

播州兵和南宋官兵拼死抵抗,好几次把蒙古人的进攻给打回去了。他们白天跟南宋兵一起守城,晚上还借着夜色偷袭蒙古人的营地。要是蒙古铁骑全体出动,他们就跑得没影儿;可蒙古人一松懈,播州兵又跟鬼似的冒出来。

能让蒙古铁骑望而生畏-播州军团是一支什么力量 (蒙古铁骑为何能横扫欧亚)(图1)

播州兵把蒙古铁骑搞得见着就头疼,蒙哥气得够呛,可又拿他们没办法。

蒙哥是成吉思汗之后,最厉害的蒙古大汗之一。这人平时不爱说话,挺有分寸,头脑也冷静。你能想象,这么个厉害的可汗,被播州兵骚扰得暴跳如雷,得多烦他们。可也不得不服:贵州的播州军团,太野蛮了。

就是因为他们这么野蛮,播州乃至整个贵州,才躲过了蒙古人的屠杀。

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对播州,还有整个遵义、贵州,没搞“有仇报仇”那套屠杀,反而用招抚的办法,把贵州划进了元朝地盘。

因为元朝统治者知道,贵州山高林密,还有播州兵这么一帮野蛮的武装,硬来肯定不行,只有和解,才是聪明做法。

从这也能看出来,播州兵真能跟蒙古铁骑掰手腕,可惜人太少、力量太弱,不然南宋的灭亡说不定能晚点来。


上一篇: 经由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元朝的疆域有多大 (蒙古汗国取胜的原因) 下一篇:南宋的存亡与襄阳城有什么关系-襄阳城有多重要 (南宋的存亡与衰亡)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