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黑店那么多-宋朝时期为何层出不穷 (古代的黑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黑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本,水浒传,看下来你会发现,宋朝的奇异之事层出不穷,除了茶馆多,酒楼多,黑店也很多,不但分布广泛,还遍布全国各地,而且,,黑,的方式和方...
翻《水浒传》总发现宋朝怪事真多,茶馆酒楼遍地都是,黑店也藏得严严实实,分布广不说,全国各地都能瞅见。“黑”的花样可太多了,手段一个比一个毒辣。除了创新的“心肝解酒汤”,还有“人皮面具”,最出名的就是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开的人肉包子铺了。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写的是“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这一回里,孙二娘这个母夜叉开黑店:“……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人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包馒头。”
十字坡这家黑店,白天看着是喝茶吃饭的饭馆,晚上给商旅住店,背地里却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甚至把人杀了做成肉包子。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这家店住不得,有去无回。
张青带人去人肉作坊时,书里写:“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

第四十三回里,“黑旋风”李�杀了“假黑旋风”李鬼后,“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是没菜蔬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
光看文字都起鸡皮疙瘩,更别说当时老百姓对黑店的害怕了。可能你会说,这都是文学作品,施耐庵编出来吓人的吧?其实不是,除了《水浒传》,宋元很多书里都有黑店的记载。
比如南宋《夷坚志》,里面记了不少黑店卖人肉的故事,这些店比十字坡还险恶,处处是机关,除了杀人越货做人肉包子,还有活埋旅客,手段想想都瘆人。其中一段写:“伺客熟睡,则从高以矛其腹,死则推陷穴中,吞略衣装,续剞肉为脯,售于墟落。”这是把人肉晒成肉干卖啊。还记载大梅岭有家客栈,店主在大树下挖了条通客房的地道,半夜把旅客拉进去活埋在树下。

不管是十字坡孙二娘,还是《夷坚志》里的黑店,目的都是图财害命。但图财害命哪个朝代都有,为啥宋朝特别多呢?
首先宋朝虽然挺牛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得不错,但整个国家几乎没消停过。北宋刚结束唐末战火,边关骚扰不断;南宋更紧张,外族骚扰更厉害。内忧外患下,百姓日子苦,别说吃肉,填饱肚子都难。
所以当时肉有多稀罕?苏东坡在《仇池笔记》里提过:“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表面说猪肉便宜跟土似的,富人不吃,穷人也不会做。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苏东坡当官时,见有人趴案上睡觉,说“顾屠肉案”,掏30钱说“且快片批四两来”,意思是30钱买4两肉,一斤猪肉得120钱(过去16两一斤)。可当时最好的劳力一天工资不足100文,普通人干一天活,连一斤猪肉都买不起,牛肉羊肉也一样。既然吃不起正经肉,人肉就进了一些人的考虑范围。

其次也反映旅店发展进程。旅店最早叫“逆旅”,春秋战国就有了,是给官员准备的。唐代旅馆业兴起,宋朝更是“沿城皆客店,邸店如云屯”,各地商人、考生、游客一来,民间旅店遍地开花。但店一多,管理就成了大问题。加上宋朝乱,统治者对旅店管得松,各行各业鱼龙混杂,黑店自然就多了。
一方面,当时肉贵,规规矩矩做生意赚不到钱;另一方面,死个人在混乱的世道里,官府也懒得管。所以很多店铺就动了杀人的心,拿人肉当猪肉卖,做人肉包子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物质多丰富啊,猪肉羊肉鸡肉啥肉都能吃到,价格也还公道。普通老百姓不用再为了吃口肉绞尽脑汁了。虽然现在听到古代有人肉包子还是觉得吓人,但想想咱们现在的生活,真该庆幸。
参考资料:
【《水浒传》、《夷坚志》、《仇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