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在自己的领地上-与地方官员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朝藩王自称孤吗)
有人问,明朝的时候藩王在自己的领地上,他们和地方官员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王位是一种爵位,属于爵位制度,而地方官是官位,属于行政制度,在最早的先秦...
有人问,明朝那些藩王在自己的地盘上,跟地方官到底是啥关系?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
首先得搞清楚,‘王’是个爵位,属于爵位那一套;地方官呢,是官职,属于行政体系。最早在先秦,最高统治者叫王,像周文王、周武王,后来秦始皇统一了,自称皇帝,‘王’这个爵位倒是保留下来了。周朝搞分封,把功臣和宗室分到各地,周天子是大宗,诸侯王是小宗,小宗得听大宗的。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说了一句话:非刘姓子孙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王因此成了一种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爵位。明朝的藩王有亲王和郡王两种,朱元璋当皇帝后,就把一堆子孙分封到各地当藩王。不过藩王的地盘上,也有朝廷派来的地方官。朱元璋这么干,主要是想让子孙们沾光,但又怕他们在京城跟大臣们勾结,威胁皇权。而且刚建国,各地不太平,只有自家人去镇守,他才能放心。

刚开始藩王权力挺大,跟地方官分工明确,没啥冲突。后来社会稳定了,藩王势力却坐大了,朱元璋又不好对自己子孙下手。等到建文帝朱允炆上台,藩王已经能跟朝廷分庭抗礼了。他为了保住皇位,搞削藩,结果藩王不干了,朱棣带着人打了过来,这就是靖难之役。最后建文帝没了影儿,朱棣当了皇帝,就是明成祖。

朱棣自己当过藩王,对各地的藩王更忌讳。他和后来的皇帝不停地打压藩王,藩王们又拧不成一股绳,慢慢就没实权了。所以啊,明朝的藩王,从朱棣开始就慢慢成了摆设,地方官根本不用把他们当回事。早先他们可是有实权的,地方官得给面子,名义上是朝廷派的,实际上得听藩王的。这不就是风水轮流转嘛,明朝的藩王,从有权到没权,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