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还怀疑他叛变-范增一心都想杀刘邦 (项羽为什么还是没有打过韩信和刘邦)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范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项羽死后,刘邦春风得意的时候自问自答的告诉手下,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去的天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英才协助,但...
最近读楚汉史,老看到范增这人,总觉得有点意思。
项羽死了之后,刘邦那叫一个春风得意,还跟手下唠嗑,说“我咋能得天下呢?项羽咋丢的呢?我有萧何、张良、韩信帮忙,他范增有,但他不用!”
就因为刘邦这句话,范增名声就留下来了,成了“不被重用的姜子牙、诸葛亮”,项羽则成了“不会用人的莽霸王”。三国时蒋济就说,项羽要是听了范增的计,天下早到手了。
那咱看看,《史记》里范增到底给项羽献了啥“策”:
1、立楚怀王,号令天下
项梁、项羽叔侄刚起兵时,范增都七十多了。有人说他隐居多年,像姜子牙、诸葛亮。可姜子牙钓鱼是愿者上钩,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范增是主动找项梁,让他立楚怀王的孙子当王,说这样能号召天下。
2、鸿门宴良机,建议果决杀刘邦
鸿门宴那回,范增让项羽杀刘邦,这故事传得可广了。当初楚怀王说谁先入关中谁称王,刘邦进了关中,项羽却想赖账。范增设计把刘邦叫来喝酒,席上举了三次玉佩让项羽下决心杀刘邦,项羽没理,他又叫项庄舞剑想刺刘邦,结果项伯护着,刘邦跑了。
3、不顾一切,与刘邦决一死战
刘邦在彭城兵败后缓过劲,又有了战斗力,项羽正打荥阳呢,刘邦派人谈和,说把荥阳以西给项羽,俩人平分天下。项羽准备同意,范增说这是灭刘邦的好机会,不趁早打,以后肯定后悔。项羽听了范增的话,结果陈平使离间计,项羽怀疑范增通汉,慢慢夺了他的权。范增气走了,回彭城路上病死了。
从范增不多的出场看,要是项羽军里分鸽派和鹰派,范增绝对是鹰派,为了杀刘邦,出的招看着挺狠,项羽没听。可就算项羽觉得范增的招不好,或者有别的想法,最后咋怀疑这个一心想弄死刘邦的老头儿通汉呢?《史记》说“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通汉的说法,听着也太扯了,所以有人猜,范增被尊为亚父,但项羽越想要集权,越觉得范增碍事,就想削他权。但这说法也有漏洞,楚军当时腹背受敌,从项羽评价宋义的才华看,他可不傻,不可能在危难关头跟七十多岁的老范增内讧,更不可能在荥阳两军对峙时搞这出。
其实说项羽没听范增的计导致失败,挺不公平的。范增给项羽叔侄出的三大计策,除了鸿门宴放跑刘邦,项羽都听了啊!尤其是第三条,范增都走了,项羽还猛攻荥阳,结果刘邦假装投降跑了,后来韩信来了,楚军顶不住,但后方田横又反了,英布投了刘邦,彭越打粮道,这不都是听了范增硬刚的后果吗?要是早点跟刘邦议和,后方哪有这些破事?项羽一想,能不琢磨“亚父是不是刘邦派来的”?
再说鸿门宴让杀刘邦,这事发生得早,但当时诸侯各怀鬼胎,刘邦已经占了咸阳,人心向着他,大军差不多是主场作战。要是酒席上杀刘邦,他身后10万大军死战,项羽风险太大,这么看,范增的真实水平也就那样,难怪项梁在他辅佐下,被章邯给灭了。
项羽对亚父最愤恨的,可能是迎立楚怀王,这简直是项羽一生悲剧的根源。范增说立楚怀王能号令天下,可齐国、赵国根本不鸟他,这哪是“挟天子令诸侯”,简直是“挟诸侯令诸侯”,一点用没有。反而楚怀王老跟项羽作对,刘邦能先入关中当王,不就因为这个牧羊的楚怀王吗?王安石还写诗骂过:“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王安石觉得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怀王就是个摆设。整部楚汉争霸史,楚怀王是项羽立的,可从起兵到崛起,楚怀王没帮一点忙,反倒老给项羽添乱。项羽忍不住杀了他,又给了天下人“共诛暴君”的借口,可以说怀王活着死了,对项羽来说都如鲠在喉。
这么一想,要是项羽早点把范增送走,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