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骗了-清朝慈禧真的是个大才女吗 (反诈骗中心打电话过来让我别被骗了)
慈禧究竟是不是个大才女?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慈禧的各种野史、研究层见叠出,人们多关注她的宫廷权术与统治能力上,却较少注意到慈禧的文化修养这个鲜为人知的方面,最近看到...
慈禧究竟是不是个大才女?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关于慈禧的野史、研究一波接一波,大家老盯着她的权术和统治能力,倒很少提她的文化修养。最近看到有人把她夸上天,说她是才女!
这话咋说呢?
据说清代皇帝后妃留下的书画作品有两万多件,乾隆排第一,有一万多件;第二就是慈禧太后,有五百多件,还都说她技艺精湛。你想想,慈禧的书画数量比好多饱读诗书的皇帝都多,听着是挺厉害的。
但光有数量多,就能算才女吗?咱得掰扯掰扯。

01 才女之名咋来的?
好多人回忆录、笔记小说里,都说慈禧不仅政治智慧高,文学书画也特厉害。
她内侄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在书里写:族里人说,慈禧6岁就能用满汉双语背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平常最爱读文学作品,写诗词“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写古文“得大宗气派”;进宫后,她不光能背古诗文,还能“唱着背,听到妙处就拍手叫好,能听一两个小时”;休息时,身边总带着会背诗的太监,给她读诗词,“声音大到屋外都能听见”。
这不跟说李清照似的?明摆着是拍马屁啊!前面说她6岁背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不就跟咱们小学课本一样吗?6岁背这个真不算啥,关键是之后呢?她有没有继续学更难的?这里就含糊过去了。后面“出笔清新”“大宗气派”都是虚的,一句实在话没有,根本看不出她真实文化水平咋样。
那慈禧善书画?
夸慈禧有才华,最离谱的就是她的书画才能。
根正说慈禧8岁开始练书法绘画,小有成就,族里人都觉得她才华横溢。教她画画的女画家缪素筠回忆:慈禧对画画特上心,大半天都泡在画画上,要么临摹画册,要么看名画,还说她“用笔有力,干净利索,只有有天赋的人专门训练才能做到”。
美国女画家卡尔(清译“柯尔乐”)给慈禧画过肖像,在书里夸她“尤其擅长书法,能写大字……太后的书法,翰林院的人都比不上,真不是吹捧”;还说她能画画,“画的彩色花草跟活的一样,不输名家”。
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也写慈禧擅长书画:书法上,“她喜欢写大字,用一丈多长的纸写龙虎松鹤这些字,一年能写几百幅,宫里、颐和园都喜欢挂她写的‘大圆宝镜’匾额”;绘画上,“尤其爱画古松,笔法挺苍老,每画一幅,近侍都抢着要”。
02 才女之名真不真?
这么看,要是那些盖着“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画真是她自己画的,那确实显得挺有才。但问题是——这些画真都是她画的?
先说书法。其实慈禧的书法水平,真没那么高。她写的大字,要么不是自己写的,要么靠人拉纸。
卡尔1903年进宫,亲眼见慈禧“拿大毛笔,在砚台里蘸饱墨,墨浓淡正好,就挥笔疾书,一气呵成”,写的字横宽有四英尺,是福、寿之类的字,还说她“腕力强,用笔快,让人佩服得不行”。
清末太监信修明也回忆,太后写的大字能到“六尺、八尺,特别有气魄”。按清代木尺算,八尺大字有2.488米见方呢。可从老照片看,慈禧身高最多165cm,1903年都60多岁了。你想啊,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咋能写出两米多的大字?
老太监后来揭了底:慈禧写大字的时候,旁边总有人拉纸,需要横就拉横,需要竖就拉竖,这样大字就“写”出来了。
而且慈禧的很多字,都是别人代笔的,比如有名的女画师缪素筠、王韶她们,都给她代过笔。
那她书法真实水平咋样?故宫有她1904年用朱笔抄的《心经》,抄佛经应该得自己写吧?这时候她年纪大了,水平应该算巅峰期了。结果呢?字是写得很工整,但笔力太嫩,字松松垮垮的,一点劲儿都没有,跟那些书法家比差远了。
再说说绘画。其实慈禧画画吧,有点天赋,但也就算个业余爱好,离专业画家差远了。现在流传的慈禧画,很多都是代笔,甚至还有赝品。
慈禧自己也知道自己画得不咋地,为了显摆、赏人,就在全国挑人给她代笔。代笔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如意馆的专业男画师,比如屈兆麟;一类是教她画画的宫女画师,像缪素筠、王韶、阮玉芬这些。
美国人赫德兰听画师说,慈禧有18个画师,都是全国挑的好画师,她亲自任命的,专门给她画画。一个姓关的画师透露,每年至少得给她画60幅画,才能准他休息。慈禧只需要在这些画上盖自己的章,再让翰林院的人题几句诗,宴会时就送人,好像都是她自己画的。
缪素筠本来是官太太,丈夫死后靠卖画为生,擅长书画,被推荐进宫。慈禧特喜欢她,封她“御廷女官”,每年给2800两银子,不用跪拜。她主要给慈禧代画花鸟虫鱼、山水扇面,还有“福”“寿”大字。缪素筠自己都说了:“她画画就是个业余水平,比不上专业画师。”
她重侄孙李昌沅也说,缪素筠进宫画画,大多是替慈禧画。慈禧要么画个开头,让她接着画;要么快画完了,她添一两笔,再盖章。
03 盛名背后的马屁心态
既然慈禧书画水平没那么高,为啥还有人把她吹成才女?说白了,这些人夸她,无非几种情况:
一是像缪素筠,受过她好处,跟她关系近,不好意思不夸;二是像她族里人,自家先辈,当然往好了说;三是像那个美国画家卡尔,想显摆自己和太后关系好,哗众取宠;四是像那些史学家,收集资料的时候没仔细辨真假,啥都往上堆。
所以啊,这些拍马屁的话,古人都不信,你还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