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出生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
历史上的今天,1823年1月8日,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出生,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RusselWallace,1823年1月8日,1913年11月7日,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
达尔文和华莱士,俩人差不多时候都想到了“自然选择”,但走的路完全不一样。华莱士把整个地球当研究对象,这么一转,他后来得出的结论,看着跟达尔文还反着来。达尔文画了个弱肉强食、到处竞争的世界,华莱士却说,这么竞争来竞争去,最后大多数物种反而合作起来了。在他眼里,地球是个和谐的统一体,空气、水、土壤、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谁也不跟谁抢,都是互相用的关系。
达尔文琢磨了20年,攒了一堆证据,都写进《物种起源》了。但你敢信?在达尔文发论文前,华莱士早就摸到同样的门道了。
华莱士一开始是英国的甲虫和鸟类标本收藏家,1854年他跑去了新加坡。这一去就是8年,走了1.4万英里(差不多2.3万公里),回来就成了继达尔文之后最牛的生物学家之一。
野外那几年,他身边总跟着个闷葫芦助手,季风和疟疾天天跟他作对。在东南亚,他收了12.5万多只鸟、甲虫和其他动物标本,好几千种是西方人头一回见,其中包括一种后来叫“华莱士的金色鸟翼蝴蝶”的蝴蝶。
8年里,他还打了17只猩猩,把皮子运回英国。有意思的是,他居然迷上了当地的榴莲——那玩意儿刺多味儿冲,他爱得不行。还有婆罗洲的迪雅克人,他觉得人家道德品质好,心理能量足,佩服得不行。
华莱士对科学最大的贡献,是在马来群岛写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书,这书的基础是他之前在亚马逊待了4年的探索。1855年,他搞了个“沙捞越定律”——就是在他写论文的地方马来西亚沙捞越命名的,说进化像棵树,枝杈不一样。这个观点直接怼翻了当时流行的“上帝造人”。
又过了一年,他刚从巴厘岛和龙目岛(现在印尼那块)回来,提出了“华莱士线”。他发现,两边岛屿上的鸟不一样,有条深海沟把它们隔开了,把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动物分成了两拨。两年后,他因为疟疾躺在一个岛上,琢磨出了自然选择,也就是“适者生存”。
1859年7月1日,他和达尔文的理论一块儿交给了伦敦林奈学会。1862年回了英国,达尔文、莱尔那些大牛都抢着跟他玩。接下来50年,他写了800多篇文章、22本书,还带头反对种痘,搞土地改革,得了个“生物地理学之父”的称号。
美国西肯塔基州大学教授查尔斯·史密斯搞了个华莱士网站,说:“华莱士脑子特开放,比当时谁都关心人类相关科学,所以对社会问题也上心。”
但华莱士的名声一直被埋没,跟英国的马修、法国的拉马克这些人一样,成了进化论里的小脚注。
有个叫贝卡罗尼的,研究生时就迷上华莱士了。1999年在英国多塞特看到他墓碑破破烂烂,就发誓要给前辈正名。自己跑遍英国找华莱士故居,建网站,还帮喜剧演员比尔·贝利搞了个华莱士主题的节目,自称“华莱士的罗特韦尔犬”。
他和其他学者说,达尔文耍心眼,非跟华莱士一块儿交论文,就为不让华莱士独一份。有本书叫《达尔文的阴谋》,直接说达尔文抄了华莱士,但没实锤,华莱士的支持者们也不太信这个。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鲍勒尔教授研究进化论一辈子,说华莱士的支持者们把他捧太高了。华莱士没整出完整的进化论,证据也比达尔文少一大截。达尔文有化石、繁殖、遗传一堆东西,华莱士基本就靠地理发现。鲍勒尔说:“要没达尔文,我估摸着60年代、70年代根本不会有自然选择这波大讨论。”
华莱士还搞招魂术,这事儿闹得挺大。招魂就是跟死人聊天,当时特流行。贝卡罗尼也承认,华莱士说人的思想是神灵指引的,不是自然选择,这让达尔文挺膈应,也砸了他自己的科学招牌。
有本书叫《华莱士的智能进化论》,作者弗兰内里说,现在的“智能设计运动”,华莱士算是埋了种子。西雅图有个研究所老拿他的观点说事儿。
贝卡罗尼提到华莱士的唯心论就叹气,说华莱士压根儿不是基督徒。结果基督教拿他当救命稻草,学术界的人也拿这事儿贬低他。贝卡罗尼就想让大家多看看华莱士早年的科学发现,他一直在这事儿上使劲儿。
在马来西亚河边的小镇实文然,贝卡罗尼跟着华莱士的《马来群岛》走。书里说的地方,他就沿着生锈的铁轨,穿过稻田和棕榈油林,走到铁路没在泥炭沼里。他发现煤块从黑土里露出来,猜这可能是华莱士挖煤的地方,华莱士在这儿蹲了9个月抓昆虫,还发现过怪树蛙、打过猩猩。但华莱士没留标记,谁也说不准是不是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