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登基后还要加封藩王-朱棣深知藩王的危害性 (为何登基后还要登基)
朱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棣自己以藩王身份夺位成功自然明白藩王的危害性,但是朱棣上位之后却对藩王大加封赏,重新恢复了被建文帝削掉王爵的的王爷,这就使得所有的藩王皆...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夺位上位的,能不明白藩王这事儿有多危险?可他登基后,反倒对藩王们大加封赏,把建文帝削掉的王爵又给恢复了,这下所有王爷都乐了,对他的防备心也松了不少。朱棣用的是“温水煮青蛙”那套,慢慢来,不知不觉就把藩王的权力给收了。最常用的招儿就是让藩王换封地——这些王爷在自己地盘上经营多年,人脉、实力都扎了根,可一旦挪到新地方,两眼一抹黑,根本积累不起啥势力,只能乖乖听他摆布,威胁自然就没了。

老朱(洪武皇帝)搞这套藩封制度,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是从历史里学乖了——北边外患不断,兵权给外人他不放心,你看唐朝安史之乱,就是教训;宋朝、元朝皇室太弱,让旁人钻了空子。所以他一口气分了25个儿子当王爷,让他们守着帝国边疆,确实给中原挡了不少事儿。
朱允炆那会儿急着削藩,最后啥下场,朱棣能不清楚?他又不傻,真要学朱允炆急吼吼地削藩,保不齐就蹦出第二个“朱棣”,天下又得乱套。他打仗赢了朱允炆,多少有点运气成分,这皇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咋让藩王们服气?不提削藩,就是最好的表态,让王爷们抓不着反他的把柄。

虽说削藩不能明着来,但朱棣有别的招儿。要么找真凭实据,要么干脆捏造证据,目的就一个:要么把你废了,要么让你变成光杆王爷,手里一点实权没有,对朝廷的威胁降到最低。后来的皇帝都懂这道理,尤其是朱棣祖孙仨,削藩这事上最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