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

你真的了解清朝宦官问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太监,是,宦官,的俗称,我们看古装剧看多了,容易形成一种误解,从中国的历史有了世袭制王朝开始,宦官就得先成阉人然后入宫,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

admin

清朝的太监和明朝的太监,那可真不是一个level的。咱们平时看古装剧,总觉得从有世袭制王朝开始,太监就得先当阉人才进宫,其实不然。早先东汉那会儿,宫里当差的男侍不一定是阉人,后来为了避嫌,才全用了阉人。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古代宦官这势力,能影响朝政,甚至和文官集团斗得你死我活,谁也看不上谁。东汉、唐朝、明朝宦官乱政最厉害,明朝尤其特别——东汉唐朝好歹是中期宦官才猖狂,明朝从永乐帝朱棣时期就开始膨胀了。

膨胀到啥程度?随便提几个明代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个个权倾朝野,能决定出不出兵;能建西厂压东厂、锦衣卫;能不跟皇帝打招呼就抓大臣审问,罪名想安就安;能在全国铺开阉党网络,监视朝堂内外,简直跟皇帝肩并肩。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除了不能生孩子,明朝太监做到顶风光,钱权双收,就是名声臭。《明史》里记着魏忠贤的事,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侄子良卿被封肃宁伯,给宅子、庄田、铁券;一堆官员争着拍马屁,浙江巡抚潘汝桢奏请给他建祠,于是“颂功德者相继,诸祠皆自此始”。建祠本是给有大功的人,魏忠贤功绩没多少,乱子倒一堆,巡抚求着建祠,说白了就是大家想攀附他,他权势太大了。

明朝灭亡主因之一是内部斗争激烈,宦官是主力军。但就算不看正史,光看电视剧也能发现,清朝太监可没明朝那么风光。清朝也有几个大太监,比如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他们再怎么敛财受宠,也没到专权的地步,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那清朝皇帝到底怎么管这些人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顺治皇帝开始就吸取明朝教训,严管太监。首先人不能多,顺治时期宫里才一千多太监,他还下诏说:“虞舜夏商不用阉人,秦汉之后用得多了,祸乱就多了。”所以清朝官吏绝对不许跟内廷太监结交,发现就重罚;他还立了块铁碑在交泰殿,写着太监敢结交大臣、议论朝政、跟皇帝打小报告,直接凌迟处死。

到了乾隆时期,宫里主子多了,太监也多了,但也就三千,不像明朝动不动几万,人少自然搞不出大风浪。从顺治到乾隆四代皇帝,太监数量都控制得死死的,这是清朝皇帝做得聪明的地方。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清朝皇帝还一直压着太监的社会地位。康熙、雍正都说太监微贱,“能让他们入宫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乾隆时期有次巡幸滦阳,巡检张若瀛逮住个捣乱的内监,一顿板子打下去,乾隆不但没批评,还夸他升职。这谁还敢高看太监一眼?保住命就不错了,哪敢干预朝政?

制度上,康熙设内务府管宫廷事务,太监的敬事房归内务府,总管大臣可不是太监,是满族王公,比如和珅就干过。所以太监被刻意压制,皇帝和大臣都盯着他们,太监想跟皇帝打报告影响大臣升黜?门儿都没有。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清朝太监想混口饭吃太难了:宫里行走不能高声说话、随意走动、偷懒、吃酒赌博、口出怨言,一点点错就挨罚。乾隆尤其“立法峻厉”,有个叫高云的太监多打听点朝政的事,直接被处死。他就是要太监们提心吊胆,保命都来不及,哪敢多嘴。

乾隆在位六十年,太监品级最高就四品,所以整个乾隆朝“宦官不敢为恶”。几代皇帝这么一搞,贬抑太监就成了清朝的规矩,就算晚清那几个大太监,也不敢把手伸到前朝。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问题-明朝都有宦官专权乱政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政)(图1)

所以说啊,清朝对太监那套管理,真挺成功的。论职业素养和管理手段,清朝皇帝普遍有招。要是清宫剧里看到太监上蹿下跳求情、吹风说话,那编剧要么不懂历史,要么就是瞎编。电视剧当历史看,真不靠谱。


上一篇: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魏忠贤掌权时期历史背景) 下一篇:古代封赏的都有哪些种类-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古代封赏的都有哪些)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