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载垕是怎么成为明朝中兴皇帝的 (明穆宗朱载垕简介)
长生不老可能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嘉靖作为皇帝,就把这种梦想发挥到了极致,他宠幸方士,二十多年不上朝,还为了修道馆在民间纳税,但他总归还是死了,但人们不能这么说,应该说他做神仙去了,因为他修道多年,岂能死...
长生不老大概是每个人的终极梦想吧,嘉靖皇帝把这事儿做到了极致——宠信方士,二十多年不上朝,甚至为了修道馆还从老百姓那儿征税。但他到底还是死了,可人们不能这么说,得说他成仙了,毕竟修道这么多年,怎么可能真死呢?不管咋说,人间的皇帝是当不了了,他儿子开始接手这摊子事。
但这儿子看着挺不孝的,一上位就把他爹宠信的方士全抓进监狱等着砍头,反倒是当年得罪过他爹的那些谏臣,不仅被宽恕还重用了,连死去的都给了抚恤。后来史学家评价他“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估计没把他刚登基这一波操作算进去。

其实也不能怪他不孝。他叫朱载坖,就是明穆宗,年号隆庆,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嘉靖信了方士“二龙不可相见”的说法,一辈子没见过儿子几次,更别提父爱了。朱载坖十六岁就被赶出皇宫,自己住进了裕王府。
可能嘉靖是为了儿子平安才信这些玄乎话,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三十年的失落谁懂啊?心里苦没地方说,只能往方士身上撒气。不过凡事有利有弊,正因为他离开了皇宫,才能接触民间,知道老百姓有多难,看清国家的问题,甚至分得清臣子谁是忠谁是奸。这对皇帝来说,可是顶重要的素质。
他爹和他儿子都当了四十年皇帝,政绩一般,他只在位六年,却搞出了个“隆庆中兴”。对内,穆宗厉行节约,宫里吃饭一年省下巨万,这在明朝皇帝里可不多见。但光靠宫里省不够,穆宗最牛的是有魄力把干戈变玉帛,把问题变机会,主要就是搞了“隆庆开关”和“隆庆和议”,解决了南倭和北虏的麻烦。
南倭就是日本的海盗,面对这事儿,穆宗听了大臣的主意,把非法贸易变成合法的。政府不用花大钱打仗,派几个人管着就行,还能收税。老百姓也能赚钱,据说当时流进大明的白银数以万计,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这操作真是一举多得。

北虏就是北方蒙古老来边境抢东西,他们也是没办法,草原上缺铁器布匹这些生活必需品,自己生产不了,中原其实也需要他们的牛羊。张居正当时就跟蒙古首领俺答达成协议,开放边境贸易。跟解决南倭问题一样,政府省了军费,还能赚笔税。
有人会说,这主意又不是穆宗自己想的,确实,都不是他原创的。但跟敌人讲和,靠的是胸襟和胆魄。知道能打的人,谁不知道能和?穆宗的可贵就“答应”这两个字。他其实不是那种特别能干的皇帝,传说说话都不利索,但他知道老百姓苦,一切往和平发展的方向引,这就够了,大政不会乱。
有人把隆庆中兴的功劳归到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哪个朝代没忠臣小人?平庸的皇帝多了去了。那时候确实有张居正、高拱、徐阶、戚继光一大波能臣。但反过来,他们得感谢穆宗,没有他,这些人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可能像海瑞那样,嘉靖年间说不定就被冤死了。正好是穆宗信任他们,才给了个舞台,让他们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穆宗死得早,他爹和他儿子都高寿,按说不该这样,传说他沉迷女色管不住自己。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呢?一个对国家有利的皇上,却苦于没自律,最后误了自己,也误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