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领袖-曾被魏忠贤削去封号-顾宪成-明代思想家 (钱谦益东林党领袖)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顾宪成,155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泾里,字叔时,号泾阳,后来因为办了东林书院,大家都尊称他“东林先生”。他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东林党的头头,万历八年中了进士,开始在京城当官,先是在户部当主事。

天启初年,明熹宗追赠他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闹起来,被魏忠贤那帮阉党削了封号。崇祯初年才平反,又追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顾宪成这人,从小在书香门长大,聪明得很,小时候就爱读孔子的书。1576年去南京参加乡试,考了个第一名,会试又考了第二十名。1580年再去北京会试,中了二甲第二名,成了进士。进了官场,在户部当主事,有次大学士张居正生病,满朝大臣都去祈祷,顾宪成不去,同僚帮他签了名,他还拿笔给划了。后来张居正死了,他转到吏部当主事。
1587年考核京城官员,都御史辛自修管这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考核错时,辛自修因为不讨好当权大臣,被给事中陈与郊弹劾。顾宪成替他们打抱不平,上疏申辩,结果话里话外惹恼了明神宗,被贬到桂阳当判官,后来又升到处州当推官。

1593年考核官员,顾宪成因为公正廉洁被评了第一,升到吏部考功主事,后来又当到员外郎。这年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籥和考功郎中赵南星把跟当权者有私交的人都罢官了,其实背后有顾宪成的意思。后来赵南星被赶走,顾宪成也请求一起罢官,没得到回应,没多久又升到文选司郎中,管官吏升调的事。
顾宪成这人敢说话,经常批评朝廷的错事,在士大夫里声望很高。后来因为争立太子的事,明神宗不喜欢他了。1594年首辅王锡爵退休,神宗让吏部推荐几个能当首辅的人,顾宪成和吏部尚书陈有年报了七个人的名单,都是神宗讨厌的,尤其是前大学士王家屏,更让神宗生气,结果顾宪成被革职赶回家了。

回了老家,顾宪成就想着讲学,顺便说说自己的政治主张。无锡有座宋朝杨时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和弟弟顾允成一起倡议修。修书院的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连常州知府、无锡知县都帮了忙,1604年书院修好了。这年十月,顾宪成和顾允成、高攀龙他们发起东林大会,定了《东林会约》,每年开一两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
1611年,东林党人李三才被弹劾,顾宪成给叶向高、孙丕扬写信,帮李三才说话。御史吴亮把信刻在朝报里,攻击李三才的人不乐意了,徐兆魁就上疏骂顾宪成,后来骂他的人就没停过。
1612年顾宪成在家乡去世了,留下《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这些著作。天启初年,明熹宗追赠他太常卿,但后来东林党人老说朝廷的事,惹恼了魏忠贤,魏忠贤编《东林点将录》打击他们,1625年熹宗下令烧全国书院,削了顾宪成的封号。直到1629年崇祯二年,崇祯皇帝给东林党人平反,又修东林书院,追赠顾宪成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明史》里说他聪明过人,从小就有志向研究圣学,后来被革职在家,更专心研究,还批判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说法。樊树志说他是在一片诽谤声中去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还提到,他当吏部高官时,曾阻止让翰林学士领导吏部,觉得这样会让内廷集团把外廷的官职都占了,对政府不好。
现在想了解顾宪成,可以去无锡张泾镇的顾宪成纪念馆,那是他和弟弟顾允成出生的地方,里面有端居堂,还有花园,挺幽静的。他的墓在无锡锡山区查桥关泾村,墓前有石碑坊,还有石羊石虎,虽然有些只剩石虎了,但造型挺古朴的。惠山听松坊还有个顾端文公祠,是1613年建的,祠里有副对联特别有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