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 (揭秘孙承宗传记的是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孙承宗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崇祯十一年,1638年,,满清兵向大明王朝的高阳城发动了进攻,看到守城的士兵实在难以抵挡清军的攻势,卸职在家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不仅没有举家逃窜...

admin

今天聊聊孙承宗吧,这位老先生的故事,真挺让人感慨的。

崇祯十一年(1638年),满清兵打到了高阳城下。

守城的士兵实在顶不住清军的攻势了,这时候卸了职在家待着的孙承宗,没带着家人跑,反而站出来招呼高阳的百姓一块儿守城。

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 (揭秘孙承宗传记的是谁)(图1)

孙承宗当时都七十六了,全家都跟着守城。可高阳的老百姓再怎么拼命,还是没守住。城破之后,大家还是不投降,跟清兵在巷子里打了起来。最后清兵人多,把城里反抗的都消灭了。

不光孙承宗的五个儿子、两个侄子、十二个孙子和侄孙全战死了,他自己也被俘虏了。清军统领多尔衮听说他是个人物,专门来劝他投降。孙承宗直接拒绝了,就说想死。最后他坐在椅子上,让两个清兵用白绫给勒死了。他死后,明朝和清朝都挺惋惜的。

后来乾隆帝当皇帝,对他也挺敬重,追了个“忠定”的谥号。明朝大臣里,能让清朝给这么高评价的,真没几个。

其实孙承宗这辈子,确实配得上“忠定”这两个字。

孙承宗是河北高阳人,从小爱学习,十七岁就考上秀才了。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当上了翰林院编修,正式开始做官。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死了,太子朱常洛即位,就是明光宗。

可光宗命短,才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就没了。大臣们赶紧把十六岁的朱由校扶上皇位,就是明熹宗。熹宗让孙承宗给他上课,孙承宗一下子就成了皇帝的老师。

孙承宗这个老师跟别人不一样,不摆老资格,讲课特别有意思,引经据典还联系实际,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活灵活现。熹宗听得津津有味,还老说:“孙先生讲得太好了,朕现在离不了他了。”

这么着,熹宗和孙承宗这对君臣,感情越来越好。

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 (揭秘孙承宗传记的是谁)(图1)

没多久,努尔哈赤带兵打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直接弃城跑了,把山海关外的地全丢了。朝廷都炸了锅,广宁没了,山海关不就危险了?北京城不就成了后金的盘中餐了?熹宗赶紧让孙承宗当兵部尚书,让他赶紧解决边关问题。

孙承宗还没动手呢,山海关的经略王在晋就上书,说想在山海关外再修一道防线。这听着不错,但要花一百万两白银。孙承宗知道朝廷没钱,坚决反对。他跟王在晋说:“现在国库都空了,哪有钱修这个?国难当头,不能这么折腾。”

王在晋不服气:“这是我家的院墙我还不修呢!这是保国家,花多少钱都值!”孙承宗劝不动他,只好跟熹宗说了。熹宗听了孙承宗的,把王在晋调走了,让孙承宗管山海关的事。

孙承宗不是空谈的人,他反对王在晋,是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王在晋一走,他赶紧提拔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这些能干的将领。孙承宗一守就是四年,招了十几万辽军,收复了四百多里地,修了条让努尔哈赤都发愁的关宁防线。后来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都是靠这条防线打下来的。他还安抚了蒙古部落,让京城北边安稳了不少。

可孙承宗这么拼,魏忠贤不乐意了。怕孙承宗功劳太大,自己失宠,就老在皇帝面前挑刺。孙承宗想打,魏忠贤就拦着,好多好机会都耽误了。边关稳了,魏忠贤又劝皇帝精简山海关的兵力。

幸好熹宗信孙承宗,没听他的。

魏忠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看孙承宗跟东林党人关系好,就开始陷害左光斗、杨涟他们。孙承宗平时不爱跟人吵架,可看到朋友被欺负,坐不住了。借着给熹宗祝寿,他想进京给东林党人辩解。

魏忠贤知道孙承宗在皇帝心里的分量,抢先一步诬陷孙承宗要“清君侧”。熹宗虽然觉得魏忠贤想多了,但还是拦着孙承宗不让他进京。孙承宗刚到通州,就被挡回去了。

魏忠贤见孙承宗没进京,放心了。接着就跟几个大臣一起在熹宗面前说孙承宗的坏话。听得多了,熹宗也怀疑了。孙承宗没办法,主动辞职了。熹宗挺舍不得,但还是让他走了,还封了个光禄大夫。孙承宗一走,魏忠贤赶紧把自己的亲信高第换成了辽东经略。

其实努尔哈赤一直想打明朝,就因为孙承宗在那儿不敢动。孙承宗一走,他立马带兵来犯。高第一看清兵来了,吓得没打就跑,大片土地又丢了。

袁崇焕和满桂是孙承宗提拔的,他们沉着应对,用红衣大炮打退了清军,守住了宁远。努尔哈赤这么厉害的人,这次也吃了亏,回去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皇太极上台后,总想打宁远、锦州,可袁崇焕他们靠着关宁防线,一次次把清军打回去。宁远、宁锦两次大捷,朝廷都高兴坏了,可魏忠恬不知耻地把功劳全揽自己身上,还陷害袁崇焕,把他给撤职了。

不过魏忠贤没得意多久,熹宗死了,他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帝。崇祯帝雷厉风行,清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魏忠贤还被开棺戮尸。之后崇祯帝让袁崇焕管辽东,想收复失地。

可袁崇焕还没动手,皇太极就带兵打过来了。崇祯二年,清军绕过关宁防线,直奔北京城。崇祯赶紧把孙承宗找出来,让他守京城。孙承宗接到旨意没废话,连夜布置防卫。安排好京城,他带着几十个骑兵就冲出东便门,往通州去了。

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 (揭秘孙承宗传记的是谁)(图1)

孙承宗和袁崇焕拼死抵抗,清军损失惨重,皇太极只好退兵。可清军一走,皇太极就使离间计,崇祯怀疑袁崇焕要谋反,把他抓了。袁崇焕被抓,他手下的兵都不想打了,清军又想趁机进攻,形势很危急。

这时候孙承宗又扛起了守卫京城的重担。他调兵遣将守京城,又劝袁崇焕的部下要以国家为重,他们才肯继续打。京城算是暂时保住了。

崇祯对袁崇焕失望了,就把希望全寄托在孙承宗身上。可孙承宗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连马都骑不了了。他想辞职,崇祯舍不得。可别的贪官想取代他的位置,就老阻挠他修大凌河防线。大凌河没修好,清军包围了驻守的明军,打了长山之战,明军死伤惨重,大将何可纲都自尽了。

那些人就拿这事弹劾孙承宗,说他御敌不行。孙承宗没法辩解,只好称病辞职,回了高阳老家。回了家他也没闲着,埋头写兵书,想继续为国家出力。

崇祯十一年(1639年)十月,清军攻破了长城,很快就打到了高阳城。孙承宗的朋友茅元仪劝他赶紧往南跑,孙承宗摆摆手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怕什么?能死在战场上,才是好归宿。”

最后高阳城破了,孙承宗和家人一起战死,满门忠烈。据说他被押到多尔衮面前时,多尔衮都挺佩服他,让他自尽。可孙承宗偏要死在清军手里,在他看来,自杀太懦弱,战死才对得起国家。


上一篇: 政策-以辽守辽-熊廷弼为什么会反对孙承宗和袁崇焕肯定的 (以辽人守辽土) 下一篇:孙承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有降清? (孙承宗是什么官职)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