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节度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唐朝的节度使权力有多大)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唐朝尚属于盛世,还没有像其它朝代所谓的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的情况,后来的安史之乱完全就是统治阶级之间的一次权力的斗争,唐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灭亡,而这一切的根源与唐朝实施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那会儿,唐朝还处于盛世,没像其他朝代那样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后来的安史之乱,说白了就是统治阶级内部抢地盘,唐朝从这开始由盛转衰,最后慢慢就没了。这一切的根儿,跟唐朝搞的节度使制度关系特别大。那唐朝的节度使到底有多大权力?放现在大概是个啥职位呢?

唐朝弄出节度使这官儿,主要就俩原因。一是从唐太宗到唐高宗那会儿,边境的军事形势变了调儿。唐朝从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守,从唐高宗开始,就在主要边疆地方设军镇,驻扎军队,防着少数民族的骑兵来骚扰。二是均田制玩不转了,府兵制也撑不住了,慢慢就变成了募兵制。募兵制一出来,军镇的士兵就成了节度使自己的私兵。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贺拔延嗣当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节度这才成了正式官职。那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咱们从财政、军事、行政三块儿瞅瞅。财政上,节度使在自己的地盘屯田,自己种地养兵,根本不用怕中央政府断粮。同时他们还管着盐,能收盐税。总之,藩镇的节度使手里财政权一大把,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军事上,藩镇搞募兵制,节度使只要有钱,就能随便招兵买马,中央政府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兵,也管不了这些兵,全是节度使的私人武装。节度使能调动几个集团军一块儿打仗,战场上还能直接斩杀将领,这叫“军事专杀权”。
行政上,为了让地方官别节外生枝,影响军事行动,天宝中以后,节度使又把藩镇的行政权抓手里了。藩镇的官员都是节度使报上去,让中央任命,连州刺史都是节度使手下的人。这么一来,节度使就管着辖区内好几个州的行政事儿。还不止,有的节度使兼着好几个道的节度使。
刚开始设节度使的时候,他们就是军事统帅,管打仗、防外敌,不管州县的民政。后来慢慢把一地的军、民、财、政全抓自己手里,还常常一个人兼着两三个镇的节度使,多的能兼四个,手里攥着全国最精锐的兵。放现在看,差不多就是个军区司令,还顺带兼着一两个省的省长。他们权势大到啥程度?自己地盘里就是土皇帝。地方权力太重,中央太弱,到了天宝末年,直接搞出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