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东林党是个怎样的团体-在不少人的印象中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个个都是忧国忧民,铁骨铮铮的好汉,个个都是为了国家死都不怕,就怕水太凉的大忠臣,实则不然,东林党人并没有那么高尚,这个团队自从成立到最终的覆灭,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斗...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个个都是忧国忧民、铁骨铮铮的好汉,好像为了国家连死都不怕,就怕水太凉的大忠臣。其实吧,东林党人真没高尚到那个地步。这帮人从成立到完蛋,就没干别的,就斗——内斗,跟宦官斗,跟其他派别的大臣斗,连皇帝都敢斗,用现在的话说,东林党堪称“中国驰名窝里横”。今天就随便聊聊这帮人。

东林党这摊子事,得从东林书院说起,而书院又绕不开顾宪成这个人。顾宪成30岁就考上进士,进了官场。这人吧,性格特别刚,不拍马屁不贪钱,认死理,皇帝不爱听的话他也敢说,结果把万历惹毛了,扒了官衣,直接撅回老家了。
回无锡老家后,顾宪成也没消沉,反而找了几位金主赞助,把座废弃的宋朝书院给翻新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他在那儿讲课,学问好,说话又实在,还爱聊时政,一时间成了读书人心中的“圣地”,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东林学生陆续当官,东林党就这么初步成型了。
刚出道那会儿,东林党喊的口号还挺实在:“务真求实,开放言路,坚决反对宦官专政”。当时他们不少人确实也这么干了。但问题是,官场上哪有不党争的?当时有好几个同乡抱团的党派,还偷偷跟魏忠贤的阉党勾结,专门跟东林党对着干。
万历和天启那几十年,东林党过得挺惨,尤其是天启年间,魏忠贤简直嚣张上天了,“九千岁”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这老太监想干啥基本没人拦得住。这段时间东林党人倒是挺硬气,没几个软骨头,算得上可圈可点。
天启一死,崇祯上位,魏忠贤被清算,阉党垮台,东林党趁机掌了权。可这些平时标榜自己多正义、嘴上总说“不谈利”的君子们,一遇到收商业税就急眼了,死活反对。
说到底,他们早跟大商人串通一气了。他们的政策就是死磕农业税,结果大家都懂,农业税越收越高,最后逼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朝的根基都快被挖空了。
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国家都快亡了,这些东林党人也没拿出什么好主意。他们还在那儿窝里斗,党同伐异。比如坚决反对立福王当皇帝,就因为当年他们反对福王他爹当太子,硬是把朝堂搞分裂了。清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这些人还在忙着争权夺利。
最后南京小朝廷也完蛋了,南明没撑多久就没了。这些大臣自然不会跟着遭罪,有人殉国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呢,还跟名妓柳如是约好一起投水自尽。结果柳如是一言九鼎跳了,这位朝廷大佬却找借口说“水太凉,不适合自杀”,打了退堂鼓。
从钱谦益这事儿就能看出,明末东林党人到底啥成色了——干啥啥不行,党争第一名。他们早就忘了顾宪成建东林书院的初心,变得唯利是图。要是顾宪成泉下有知,棺材板都得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