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备受清朝皇帝的重视呢-身为洋人的汤若望 (为何备受清朝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一般都非常自傲,特别是清朝常以天国上朝自居,对外国人不屑一顾,甚至称之为蛮夷,但是却有一个例外,他不仅在清朝混的风声水起,得到顺治帝的敬佩,死后康熙帝更是为其亲自撰写祭文,他就是...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大多挺自傲的,尤其是清朝,总觉得自己是天国上朝,看不上外国人,还管人家叫蛮夷。但偏偏就有个例外,他在清朝混得风生水起,顺治帝都挺敬佩他,死后康熙帝还亲自给他写了祭文,这人就是汤若望。
汤若望这人,老家在德国莱茵州的科隆城,出身贵族,本名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他从小就信上帝,长大了居然放弃了继承爵位,跑去做了传教士,还漂洋过海到了中国。汤若望对天文历法门儿清,现在人结婚还挑良辰吉日呢,古人对黄历更讲究,大事小情都得靠它来定日子。他就琢磨着,用这手艺先吸引清朝上层的人,再慢慢往下传教。
有次小皇帝顺治跑到钦天监玩,一眼就瞧见了大胡子蓝眼睛的汤若望,觉得新鲜。四下没人的时候,汤若望偷偷跟他说,他叔父多尔衮身体虚,估计活不长。顺治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多尔衮权力太大,还娶了他妈,他一直憋着火不敢发作,早就想弄他了,但风险太大。这下听说多尔衮快不行了,就先忍着,等他死了再说。没多久,多尔衮真病死了。汤若望又帮顺治挑了亲政的日子,顺治顺利亲政,稳住了清初的政权。皇太后和顺治都信他,顺治还管他叫“玛法”,就是“尊敬的老爷爷”的意思。
不过汤若望也栽过跟头。有个叫杨光先的大臣写了篇《辟邪论》,说天主教是“邪教”,还上书弹劾他。但那时候顺治还在,没动他。可惜顺治一走,汤若望就没了靠山。杨光先又参他“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鳌拜也帮腔。康熙刚登基,屁股还没坐热,只能判他死刑。好在死刑没立刻执行,孝庄太后后来出手,四年后才赦免。康熙五年的时候,汤若望在教堂里去世了。又过了两年,康熙亲政,给他平了反,把他葬在利玛窦旁边,还亲自写了篇祭文,把“通玄教师”的名号也还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