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却成了贪官-父亲是清朝第一清官-这对父子是谁 (儿子变成了赔钱货)
虽然中国有句成语说虎父无犬子,但有时候也并非如此,出色的父亲也有可能生出一般的儿子,历史上便有不少虎父犬子的典型,比如说或刘备和刘禅、房玄龄和房遗爱,又或者赵奢和赵括,有些犬子不但比不上父亲的出色,甚...
虎父无犬子这话吧,听着挺提气,但现实里总有例外。老一辈厉害得不行,小辈可能就...嗯,一般般。历史上这种例子可不少,比如刘备和刘禅、房玄龄和房遗爱,还有赵奢和赵括,都是老一辈封神,小辈泯然众人。更有的小辈不光比不上爹,还把爹攒了一辈子的名声都败光了,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典型。他爹被叫“清朝第一清官”,他倒好,成了“清朝第一贪官”,连皇帝都纳闷:这咋教出来的儿子?
上头说的这个清朝第一清官,叫赵申乔,1644年出生的,康熙九年考上进士,算是正经科班出身。一当上官就挺有能耐,自己清廉得不行,连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后来去商丘当知县,赶上灾年,乱得不行。赵申乔不怕麻烦,换上便装就往老百姓堆里扎,看看大家到底过得多难。他觉得当清官不光自己不贪,还得让下属没机会贪——这想法,够实在。

摸清了前任留下的那些烂摊子,他立马全给废了,把不合理的赋税改改。看到老百姓实在揭不开锅了,自己那点工资也不多,但还是掏出来尽量帮大家渡过难关。后来这“贤能”的名声传得太响,直接传到康熙耳朵里,康熙一高兴,破格提拔他当浙江布政使。上任的时候,他就带了十三个家里人跟着,连个幕僚都没带,是真没啥排场。
升了大官也照样事必躬亲,继续在浙江搞改革,没过多久局面就稳了。康熙对他挺满意,没多久又升他当浙江巡抚。来的时候啥也没带,走的时候还给继任者留下多出来的两千两银子。兢兢业业几十年,赵申乔始终没变那颗为民办事的心,不贪污不占便宜,慢慢就有了“清朝第一清官”的名头。
可谁能想到,他儿子一出手,直接把老爹一辈子的名声给砸了。他儿子叫赵凤诏,仗着老爹得皇帝喜欢,进官场就跟开了挂似的,升得飞快,没几年就当上了太原知府。刚开始名声还行,在山西沁水当知县的时候,虽然跟他爹没法比,但也算得上清廉。发大水的时候,县城都快淹了,他还亲自跑去查看河道、修堤坝,累得够呛——要不是真干点实事,光靠爹的关系也升不了那么快,康熙还亲自召见过他,跟他说:“你爹官声清廉,你得学着点。”赵凤诏当时回得挺有意思,说:“我自信的就是不受贿。当官受贿,就跟姑娘家失节似的,我觉着丢人。”这“政治贞操”的说法,他可能是头一个提的,结果后来...嗯,他“失节”了。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月,山西巡抚苏克济弹劾赵凤诏,说他贪污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康熙一听火了,当场就把他给撤职抓起来了。这三十万两,到底是他自己贪了,还是被人坑了,到现在也说不清。反正他自己是解释不清,后来又查出他勒索了十七万多两。皇帝知道后气坏了,骂他是“天下第一贪官”,下令追赃,直接砍头。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二十三,赵凤诏被斩了。他儿子出事,赵申乔也跟着倒霉,虽然皇帝说“不牵连家人”,但他自己心里过不去坎,以“没教好儿子”为由请罪。加上本来就打击太大,忧愤成疾,没多久也跟着走了。赵凤诏这罪是自找的,可他爹呢?清廉了一辈子,最后落得个名声扫地,自己也被气得没多久就走了,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