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只会都蟋蟀的贾似道真的误国了吗-得到忽必烈最大肯定 (南宋传奇蟋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似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几百年来,人们提起贾似道,总是将他与,误国,二字并提,那么贾似道是否误国,或者说南宋灭亡的主要责任是否该由他来承担?人们在提到...
说起贾似道,这几百年来大家总把他和“误国”绑一块儿,那问题来了:贾似道真的误国了?或者说,南宋灭亡的主要责任,该他背吗?
说贾似道误国,通常是指他专权误国——就是因为他大权独揽,最后南宋没了。这话吧,权相政治确实对南宋伤害挺大,权相们控制台谏、排挤异己、拉帮结派,搞得统治集团内部天天窝里斗,政治环境那叫一个黑。而且大敌当前,还团结不起来,一致对外,这肯定有问题。
不过呢,权相政治可不是贾似道发明的,南宋从建国起就有这毛病。贾似道之前,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这三大权相,哪个不厉害?高宗朝的秦桧,打击抗金势力,排挤正直大臣,靠着金人当靠山一手遮天;宁宗、理宗朝的韩侂胄、史弥远,一个专权就四十年,韩侂胄先搞“庆元党禁”,后又跟金人开打;史弥远呢,任用“四木三凶”,独霸朝廷,把南宋中期的政治搞得腐败透顶。后来宋蒙打了好几十年仗,南宋被折腾得够呛,国力一天不如一天,到贾似道专权的这十五年,南宋早就到灭亡边缘了,回天乏力。要说专权误国,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可能更“有功”。
贾似道专权那会儿,理宗皇帝懒得管事,度宗皇帝没啥能力,恭帝还是个小娃娃,朝里的大臣大多是理学大儒,对打仗怎么打、钱怎么管、政治怎么革新,全都一筹莫展。那时候南宋经济、军事一堆烂摊子,确实需要个强人撑着。贾似道虽说毛病不少,好歹把南宋政权又续了几年。与其说专权误国,不如说专权救国?
贾似道专权时搞的那些事,后人骂得凶,这也是把他跟“误国”挂钩的原因。比如搞“打算法”,把良将向士壁、曹世雄逼死,把晓将刘整逼反,结果刘整投了蒙古,给南宋留了后患。再比如推“公田法”,硬压着低价买老百姓的好地,搞得怨声载道。还有襄樊之战,他不管将领之间不和,也不肯去前线,眼睁睁看着襄阳和樊城丢了。这些事吧,听着确实坑。但前面说了,“打算法”不光是他专权的手段,更是南宋想压制武将、搞“以文制武”的老办法。
推“公田法”更是在南宋财政快崩盘、没别的招的情况下搞的,好歹暂时缓解了财政危机。至于襄樊之战输了,贾似道确实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他——宋军实力不行、皇帝和大臣们拖后腿、将领们各怀鬼胎,这些锅都让他一个人背,也太狠了点。
那贾似道到底有没有能力呢?看考中进士,看留下的诗文,他肯定不是不学无术之徒。他在地方当官时,理财能力挺突出;当两淮制置大使、镇守鄂州时,军事能力也还行。不光自己人理宗皇帝和孟珙赏识他,敌人忽必烈也肯定过——久攻鄂州不下时,忽必烈还叹气说“我要是有个似道这样的能人就好了”。所以说他有能力,这没毛病。很多人说他全靠姐姐贾贵妃的关系才上位,可他当权时姐姐都死好几年了,怎么可能只靠裙带关系?
不过贾似道当权后,用人确实栽了跟头。比如他重用范文虎,甚至让范文虎不听李庭芝的调遣,襄樊输了也只是把他降官,去当安庆知府,最后范文虎直接投了元朝。还有个小官陈奕,就因为巴结他家玉工陈振民,就被提拔成沿江制置使兼黄州知府,元军一来,他就举城投降了。再比如那些真有本事的人,像陈元凤、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他推荐他们当宰相,又处处使绊子,不让他们独立掌权,就是为了自己继续专权。
还有处理将领矛盾这事儿,他也不行。之前孟珙处理陈隆之和彭大雅的矛盾,能尽量化解,让大家团结一心。贾似道呢?吕文德和曹世雄、刘整有矛盾,他不但不调解,还把曹世雄、刘整逼上绝路,结果削弱了南宋自己,反倒让蒙古军捡了便宜。襄樊之战时,范文虎和李庭芝不和,高达和吕氏集团也闹别扭,他都没管好,搞得宋军内部乱糟糟,救襄樊都凑不齐力。
至于很多人骂他生活腐化、穷奢极欲,比如在葛岭盖楼阁亭榭,找宫人尼姑当小妾,天天喝酒赌博,斗蟋蟀,游西湖,建多宝阁……这些事吧,听着确实不像话。但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好像又没那么不可理解了?
所以啊,要是南宋多几个贾似道,说不定还不会亡得那么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