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

admin

道安这人,是东晋时候一个特别厉害的佛教学者,生于312年,河北人,家里本是读书人,但赶上乱世,早早就没了父母,从小跟着外兄孔氏长大。七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就把五经啃得差不多了,转头就跑去学佛法了。有人说他十八岁出家,也有说十二岁,反正年纪不大就进了佛门。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图1)

后来前秦的苻坚打下襄阳,还说过一句挺狂的话:“我带十万大军打襄阳,就得了一个人半。”这一人,指的就是道安大师,半人呢,是当时在襄阳的文人习凿齿。

道安本姓卫,长得黑,年轻时没少受委屈。刚剃度那会儿,师父嫌他丑,让他去地里干活,他也没脾气,默默干活。几年后,他跟师父要佛经读,结果记忆力好得吓人,师父这才对他刮目相看,送他去受戒,还让他出去参学。二十四岁那年,他在邺城遇到了佛图澄,佛图澄一眼就看出这人不简单,跟那些嘲笑道安的人说:“这人有远见,你们比不了。”道安就跟着佛图澄学了十来年,佛图澄死后,他替师父讲经,解答难题,当时人送外号“漆道人,惊四邻”。

道安这人吧,一开始也用“格义”的办法讲佛法,就是拿老庄的词儿去比附佛理。后来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玩意儿好多地方对不上,就想改。有次在飞龙山,他跟老朋友僧光聊起这事儿,说“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僧光就不乐意了,说先达们都这么干,别瞎改。道安直接怼回去:“弘扬佛法得准,管他先达不先达?”这劲儿,真够硬的。

北方战乱起来,道安带着徒弟们四处跑,后来决定南下襄阳,去东晋的地界。走到新野,他把徒弟们分几路,有的去四川,有的去扬州,自己带着慧远四百多人直奔襄阳。襄阳当时还算安稳,道安在那儿待了十五年,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图1)

道安到襄阳前,名声早就传开了。东晋名士习凿齿特地跑去见他,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道安应声就回:“弥天释道安。”这对话当时可算是一绝。习凿齿后来跟谢安夸道安,说他知识渊博、道风严谨,不搞神通那一套,全凭本事服人。

那时候东晋清谈盛行,名士们爱聊“本末”“有无”这些玄学话题。道安为了让大家听得进去,讲《般若经》的时候就故意往玄学上靠,创立了“本无宗”,成了般若学里最早也最牛的一派。他每年讲两遍《放光般若经》,从不间断,讲得玄学家们都爱听,习凿齿说他的法像“玄波溢漾”,听着就上头。

道安还发现当时的佛经翻译得太乱,有错译的,有后人瞎编的“伪经”。干脆自己动手整理,编了个《道安录》,把从汉到东晋的佛典都列出来,还分了真伪、新旧。这可是中国第一本佛经目录,后来编目录的人都得参考他的。他注经的时候还发愿,说自己讲得对不对,求个瑞相。当晚就梦见白眉老和尚跟他说:“你注的都对,佛让我帮你弘法。”后来才知道,那和尚是宾头卢尊者。

以前和尚都跟师父姓,师父是印度人就姓“竺”,是月氏人就姓“支”,乱糟糟的。道安觉得不对,佛门都该尊释迦牟尼,干脆统一姓“释”。后来《增一阿含经》传来,里面果然说“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这下大家没话说了,都跟着姓释了。

苻坚早就听说道安的大名,打下襄阳后,特意把他请到长安的五重寺,待遇好得很。道安在长安组织了超大的译经场,带着人翻译了《四阿含》《阿毗昙》这些经典,一百多万字。他还总结出翻译的“五失本、三不易”,说佛经翻译有五种地方跟原文不一样,三种情况特别难翻,得老老实实直译,别整花活儿。后来隋代的译经家都夸他“洞入幽微,能究深隐”。

道安在长安待了七八年,一边讲经一边组织译经,把佛经翻译的事儿整得明明白白。385年,他在长安五重寺圆寂了。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图1)


上一篇: 教育家-井上圆了-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 下一篇: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 (普贤菩萨象征和寓意是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