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宋高宗赵构为何主动退位当太上皇 (皇位为什么传给儿子)
赵构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56岁,正是享受皇权的壮年之时,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就舍得放下权利,退居为太上皇呢?原来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以说,他能活81岁,和他的这小算盘是...
赵构的故事,大家熟不熟?56岁,正是握着皇权最稳当的时候,宋高宗赵构为啥舍得把位子传出去,自己跑去当太上皇呢?说白了,他有自己的小九九。能活到81岁,这小九九功不可没。
赵构这皇帝,是北宋被金人端了,徽宗、钦宗俩皇帝被掳到北方后,才临时顶上的。那时候南宋偏安江南,他一上台就没想着跟金人硬刚,一门心思求和,就想守着自己这点地盘。所以啊,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给办了,他也没拦着,毕竟主战派挡了他的求和路。

金人隔三差五就来南宋抢一把,贪生怕死的赵构,跑起来比谁都快,妥妥一个“逃跑皇帝”。咱们来捋捋他这逃跑路线,简直能编本《皇帝逃亡指南》。
赵构1127年在应天府(现在河南商丘)登基的。屁股刚坐热,就把主战派大佬李纲给撸了,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这意思再明显不过:我怕打仗,就想求和。
可金人哪管他想不想,盯着他的小朝廷呢。为了躲危险,赵构直接把都城从应天府挪到了扬州,心想这下总该安全了吧?结果第二年(1128年),金国派娄室和完颜宗翰两路大军,分别打陕西和南下。
完颜宗翰那路势如破竹,占了济南,又攻楚州、破天长军(今安徽天长),没多久就打到了扬州几十里外。
听说金兵来了,赵构吓得脸都白了,拔腿就跑,渡过长江溜达到镇江府。刚喘口气,大臣王渊又来报信:“镇江怕是守不住了,咱跑杭州吧?”于是他又马不停蹄逃到杭州。
1129年建炎三年五月,赵构跑到建康府(原江宁,改名叫建康府)。没呆几天,金国又拉了大部队来打。他又跑回杭州,这次把杭州改名叫“临安府”——“临时安定”,听着就挺心酸。结果临安府的椅子还没坐热,金军又追上来了,只能接着跑。
这次连赵构自己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跑了。
古人说啊,国家危亡了,要么死守,要么逃跑。可他呢?守吧,没人能打;跑吧,没地方可跑了。
正愁得抓耳挠腮呢,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出了个主意:“咱们跑海上去吧!金人从北方来,擅长骑马,在船上就不行了。”赵构一听,有道理,逃到了海上,跑到明州(今浙江宁波)。
没想到金人居然还组织了水军来追!赵构运气是真不错,一次次惊险逃生。
虽然每次都捡了条命,但也让他想明白了:当皇帝这活儿,目标太大了,搞不好小命不保。干脆把皇位传给太子赵眘(也就是宋孝宗),自己当太上皇,目标小点,以后要跑也方便多了。
要说这宋孝宗赵眘,可比赵构能耐多了。
赵眘一上台,就给岳飞平了反,重新起用主战派,积极筹备收复中原。政治上还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搞出了南宋第一个治世——“乾淳之治”,被后人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这么看,赵构当皇帝确实不咋地,但选接班人眼光还行。当了太上皇后,他基本就不用再逃亡了。
不过啊,这里有个问题:赵眘根本不是赵构的亲儿子,也不是宋太宗一脉的后人,而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赵构为啥要把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呢?
大家都知道,宋朝江山是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来的,按理说皇位该是他的子孙继承。可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继承了帝位,之后宋朝皇位就一直传在宋太宗一脉。
其实赵构本来想把皇位传给自己亲儿子的,他以前是有儿子的。靖康之难时,他正妻怀了身孕,结果被金人掳往北方的路上流产了。只有小妾潘氏因为没名分,有孕时住在娘家,没被掳走。潘氏在赵构登位一个多月后生了个男孩赵旉,自然被立为太子。
结果这孩子三岁时,苗傅和刘正彦兵变逼赵构退位,让太子即位。叛乱平定后,赵构被吓得不行,后来“不行了”——丧失了生育能力。偏偏太子赵旉又天生体弱,被一个宫女不小心踢翻的鼎吓死了。
这下赵构绝后了,只能从兄弟家孩子里选个过继当太子。按理说该从宋太宗一脉的兄弟里选,可赵构偏偏选了宋太祖一脉的,这是为啥?
原因之一,是皇太后做了个梦。
当时快60岁的皇太后孟氏,突然做了个怪梦,梦到宋太祖赵匡胤托梦说:“现在大宋这么难,只有把皇位传给我的子孙,才有转机。”
梦醒后,孟氏把梦告诉了赵构。赵构知道自己生不出儿子了,就同意在宋太祖一脉找继承人。理由也说得很冠冕堂皇:“太祖当年那么牛打下江山,子孙却没福气坐龙椅,现在国家这么难,他们过得也惨。我要是不学仁宗(指仁宗养宗子为储),怎么对得起太祖在天之灵呢?”(《宋史·孝宗纪》)
于是就在宋太祖一脉比赵构低一辈的人里找,最后找到了宋孝宗赵眘。当年宋太宗抢了侄子的位子,本来就有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赵构把皇位“还”给太祖一脉,还落了个好名声。
说起来,宋太祖一脉丢了皇位,当初也是太后(杜太后)让赵光义传位给弟弟的(“金匮之盟”),现在又拿回来,还是太后起了作用啊。
原因之二,是赵构怕宋太宗一脉的后人上台后算他的旧账。
大家都知道,靖康之难时,徽宗、钦宗俩皇帝和他们的近亲宗室都被金人掳走了。赵构的母亲、徽宗的妃嫔韦氏也被掳到北方,被迫和其他后宫妃嫔一起受尽侮辱。
据说韦氏还嫁给了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赛里,还生了孩子。赵构为了把这事儿捂住,硬是把韦太后的年龄多报了十岁,说她被掳走时都五十多了,不可能再生孩子。赵构当皇帝后,把韦氏接回来,封为韦太后。第二年金国说准备放钦宗他们回来,赵构怕他们回来抖搂出母亲的丑事,故意没回应,结果钦宗他们最后惨死在金国。
这事儿,宋太宗一脉的人能不恨他吗?要是他选了太宗一脉的继承人,自己死后,新皇帝肯定得算他不接钦宗回来的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传给非太宗一脉的人,宋太祖一脉自然是最合适的。
说到这儿,再回到赵构为啥早早退位。还有一个原因:宋太祖一脉的后人,势力比不上太宗一脉的。他担心自己死后,赵眘压不住场面,索性现在就把位子传了,也算扶上马送一程,自己也能享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