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位时有一次机遇的机会-如果把握住明朝真的可以再次中兴 (崇祯在位时有几位皇上)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机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崇祯是在大明王朝内外交困当中即位的,很多人认为崇祯诛杀魏忠贤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其实不然,魏忠贤并不是崇祯的心腹,而且当时的魏忠贤已...
聊聊崇祯皇帝那些年被错过的机会吧。
崇祯接手的大明,本来就内忧外患一大堆。很多人说崇祯杀魏忠贤是错的,其实吧,真不全是。魏忠贤那会儿权势太大了,崇祯刚上位,不拿掉他,皇位都坐不稳。但问题在于,杀完魏忠贤后,崇祯直接把阉党整个端了,也没扶植自己的人,结果朝堂上文官一家独大,失衡了。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明朝人才其实挺多的,就看崇祯会不会用了。结果呢?用人这块儿,崇祯翻的车可不少,毛文龙、袁崇焕,这俩人的下场,崇祯都脱不了干系。

最可惜的是崇祯十一年,那会儿他本来有机会翻盘的。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三位猛人带着打,最大的流寇头子高迎祥直接被剿灭了,李自成带着十八个人躲深山里,张献忠他们也差不多招安了。国内局势眼看着就要稳了。

偏偏这时候,清军从长城口子钻进来打北京。其实清军那会儿也没真想攻破北京,主要是想抢点东西,顺便拖住明军剿流寇的步伐。守北京的正好是卢象升和他带着的天雄军,崇祯这下该做选择了。

是让洪承畴、孙传庭继续追着打流寇,稳住国内,还是让他们带兵回来守北京?按理说,先剿完流寇再处理辽东,肯定是更好的选择。崇祯一开始也想对了,卢象升还真在北京把清军打退了。
可就在这时候,卢象升战死了。为啥?杨嗣昌这人,一开始就给崇祯出主意,说要跟清朝议和。清军都打到北京城下了还议和,这主意也太扯了。卢象升是坚决主战的,俩人矛盾越来越大。

大战之后,卢象升被清军围在巨鹿贾庄,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带着兵也不救,结果卢象升力战而死。他这一死,对明朝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崇祯没办法,只能把洪承畴、孙传庭调回来勤王。可有了卢象升的前车之鉴,这俩人虽然来了,却不敢真跟清军拼命,最后清军抢了一拨就出关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带兵入京后,本来已经招安的流寇又反了,而且越闹越大,明朝再也没能剿灭他们。而辽东的清朝,也借着这机会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