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何会郁郁而终-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名将李光弼 (为何会郁郁而愤怒呢)

说到唐朝名将李光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唐玄宗前半生似乎用尽了毕生的运气,他励精图治创下开元盛世,将大唐王朝的繁荣富强推向顶峰,就在人们都以为大唐盛世万世无疆之时,历史却跟李唐王朝开了个大玩笑,分水岭来...

admin

说到唐朝名将李光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唐玄宗这哥们儿,前半生简直是开了挂,励精图治搞出个开元盛世,把大唐整得那叫一个富强,谁看了不羡慕?可谁成想,这分水岭来得也太快了。后期沉迷酒色,朝政搞得一塌糊涂,社会矛盾全冒出来了,还任用一堆奸佞,把祖宗基业都快败光了。好在关键时刻,有几个将领拼命拽着大唐不让它倒。

说起这些救火队员,最出名的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了。郭子仪大家都知道,被封汾阳郡王,功高盖主却让皇帝不猜忌,简直是权臣里的“人生赢家”。那李光弼呢?哎,结局正好反着来,被奸佞排挤,让皇帝猜忌,最后郁郁而终。但你要是翻翻他的一生,真得给这个契丹人竖个大拇指!

一、

读《汉书》长大的契丹人

为何会郁郁而终-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名将李光弼 (为何会郁郁而愤怒呢)(图1)

李光弼这人,其实是个契丹人。他爹李楷洛在武则天时候归顺了大唐,他就算是大唐的“编外”臣子了。这小子从小就爱读《汉书》,性格沉得住气,骑射也厉害,年纪轻轻就跑去当兵了。打仗特别有脑子,治军也严,能用少的人打赢多的,军事天赋拉满。他上司王忠嗣特别看好他,还说过“以后能接我班的,就是光弼”。还真让他说中了,安史乱一起,李光弼直接力挽狂澜,史书夸他跟郭子仪齐名,合称“李郭”,战功更是“中兴第一”。《旧唐书》还拿他和孙武、韩信比,说他“以奇用兵,以少败众”,这评价可不低。

二、

常山一跪

天宝十五年(756年),郭子仪觉得李光弼是个宝贝,就推荐给了唐玄宗。唐玄宗二话不说,直接下诏让他当河东节度副大使,第一个任务就是收复常山郡。这地方可是叛军南北串门的咽喉,重要得很。可之前朝廷瞎指挥,常山虽然拼死抵抗,还是丢了。等李光弼打回来,满城都是尸体,好多百姓还被关着。他看着这惨状,眼泪唰就下来了,然后做了件让所有人都傻眼的事——一身白衣,对着满城百姓跪下了。他说“常山沦陷,是我的耻辱,我发誓,一定要砍了安史叛贼的头!”

为何会郁郁而终-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名将李光弼 (为何会郁郁而愤怒呢)(图1)

李光弼这辈子,除了天子,谁都不跪,结果那天对着百姓跪了个结结实实。他这一跪,直接把唐军的士气给跪起来了,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非要跟叛军死磕。后来他招降了敌将安思义,听了建议加固城防,跟史思明死磕。用弓弼克制叛军步兵,又派奇兵截了史思明的援军,硬是把常山七县给抢回来了,这军事手段,绝了!

三、

绘像凌烟阁

安史乱中,潼关一丢,太原就成了大唐最后的屏障。太原要是没了,李家江山可能就凉了。李光弼带着五千精兵冲过去,凑不足一万人,硬扛史思明的十万大军。他贼有招,挖地道通到叛军营里,把骂人的叛兵拖下去砍了,挂城墙上吓唬人。他还把自己的帅帐搬到城头,鼓舞士气。就这么着,小小太原拖了叛军五十多天。后来叛军被地道里的唐军偷袭,砍了七万颗头,大唐的颓势总算缓过来了。

河阳之战更凶险,面对数倍于己的史思明,没坚城可守,李光弼直接带头冲,靴子里还藏了把刀,说“这仗危险,我官三公,不能让贼人羞辱,要是不行,我就自刎谢天子”。将士们一听,热血沸腾,最后打赢了,保住了潼关和长安。安史乱后,他成了“中兴第一”,铁券、太庙、凌烟阁画像,该有的荣誉都有了。

为何会郁郁而终-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名将李光弼 (为何会郁郁而愤怒呢)(图1)

四、

晚景凄凉

可大唐这摊子,唐玄宗后期就烂了,奸佞一直没断。李光弼这人直,不会跟小人打交道,打仗时为了大局没少违抗圣旨,这就让小人记恨上了。朝堂上到处传他要造反的谣言,刚打完仗,朝廷就把他的得力部将调走。他看着这些,心里能不憋屈?安史乱刚结束俩月,他就病倒了。这位把大唐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最后没死在战场上,倒死在小人的口水里。唉,真是……


上一篇: 长安的交易场所又在哪里-唐朝时期各国来朝四方进贡 (长安的交易场所在哪里) 下一篇:其基本结构如何-唐朝的府兵制是什么样的 (其基本结构如何确定)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