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可怕呢-什么是小冰河时期 (明朝小冰期有多冷)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可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小冰期,,便是指全球气候经历的一个寒冷时期,根据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记载,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期,而与之伴随的便是四个王...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可怕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所谓“小冰期”,说白了就是全球气候突然变冷的一段时期。按竺可桢老先生研究中国气象史的记录,咱们历史上总共撞上过四次小冰期,每次后面都跟着一个王朝完蛋——第一次是商末周初,第二次是东汉末年西晋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北宋初年,第四次就是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明清这段小冰期拖了几百年,但最狠的还是万历到崇祯那会儿,到底有多吓人?咱们细看。
小冰期一来,最直接的就是冻死人。那种冷,咱们现在真想象不出来。史料里写着,当时连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这种大江大河都冻得结结实实,夏天突然降温、下霜下雪,家常便饭。《江南通志》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冷得邪乎,湖南祁阳的潇水、浙江余姚的曹娥江和甬江都冻得断流了。祁阳就是现在湖南永州祁阳县,余姚就是现在的浙江余姚,南方河流都冻住,得多冷?
更绝的是,《广东通志》说,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海南琼州府万州居然下了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天,广州潮州一带“陨雪,厚尺许”。潮州就是现在的潮安、潮阳,海南下雪尺把厚,搁现在谁信?但书上是这么写的。
《明史·五行志》里更吓人:“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积雪几尺深,江南连下四十多天大雪,人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各种史料里,“牛畜冻死三万六千蹄”“开原大雨雪,畜多冻死”“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冻死”这种记载,翻书到处都是。
其实小冰期的冷不是一下子来的,是慢慢变冷的。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凉了,中期以后基本“恒寒”,一直拖到清初才慢慢缓,但到了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才真正回暖。
除了冻死人,小冰期带来的次生灾害才要命,旱灾、鼠疫、水灾轮番上阵,直接给本就快倒的大明来了最后一刀。
先说旱灾。气候一乱,旱灾就跟疯了似的,频率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崇祯年间那十年大旱,简直了。湖泊干涸,黄河干流支流都断流,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了11%到47%,23个地方连着四年大旱。一开始旱灾只在黄河流域个别地方,后来直接全国蔓延。咱们是农业国,旱灾对老百姓就是灭顶之灾。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听着都头皮发麻。
旱灾一来,蝗灾必然跟上,古人叫“久旱必蝗”。蝗虫产卵的土壤湿度得10%到20%,植被稀松、土壤结实正好。《明史》里“蝗”字出现了129次,统计下来,明朝276年,蝗灾爆发了967次,平均每年三次!崇祯十年大旱时,蝗灾更恐怖,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野无青草,十室九空”,眼看要收庄稼,蝗虫一扫而空。内阁次辅徐光启都说,“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
旱灾蝗灾闹得草木枯死,动物没吃的,就往人多的地方跑,老鼠最麻烦。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就多次爆发鼠疫,崇祯年间的最凶。崇祯六年(1633年),山西兴县爆发腺鼠疫,老百姓一跑,瘟疫就往陕西、河北、京师窜,崇祯十七年(1644年)直接变成肺鼠疫。
《明通鉴》里写“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崇祯实录》更狠:“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陕西“(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保守估计,陕、晋、冀三省死了上千万人,明朝九边重镇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全被摧毁。李自成打向京师时,沿途没遇到啥抵抗,北京城都找不到叫花子了,连太监都上了城墙,平均五个城垛才一个士兵。
水灾也没消停。明朝中后期,黄河泛滥,《明史·河渠志》里全是“河决房村,筑堤洼子头至秦沟口”“河决韦家楼,又决沛县缕水堤,丰、曹二县长堤,丰、沛、徐州、睢宁、金乡、鱼台、单、曹田庐漂溺无算”这种记载。天启、崇祯两朝更糟,“天启元年,河决灵譬双沟、黄铺……四年六月,决徐州魁山堤,东北灌州城,城中水深一丈三尺”“崇祯二年春,河决曹县十四铺口。四月,决睢宁,至七月中,城尽圮……十六年六月,马家决口百二十丈,两岸皆筑四之一,中间七十馀丈”。
旱灾、蝗灾、鼠疫、水灾轮番炸,老百姓死伤无数,粮食欠收,粮价涨到天上,易子而食的惨事都有活人见过。没活路了,只能造反。崇祯元年(1628年)到崇祯八年(1635年),全国就爆发了十三次大规模起义,三十多万人跟着反。朝廷更惨,农业国税收锐减,内忧外患之际,军饷都发不起。光陕西就欠着一百三十八万两,士兵跑了,兵变不断。这么个烂摊子,大明怎么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