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尔衮案-乾隆为何要替平反 (什么是多尔衮都搞不定的事情)
大家好,说起乾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1650年12月,多尔衮在狩猎途中去世了,顺治帝带着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迎侯,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元妃为,义皇后,,双双配享太庙,可...
说起乾隆,大伙儿应该都不陌生吧。
1650年12月,多尔衮打猎的时候突然没了。
顺治帝带着一堆王公大臣跑到东直门外接他,还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按皇帝的礼数安葬,他老婆元妃也成了“义皇后,俩人一块儿进了太庙享受香火。
可谁能想到,俩月后,剧情直接反转!
朝廷给多尔衮定了罪:说他“独擅专权”“阴谋篡逆”,结果就是削爵、撤出太庙、开除宗籍、家产充公。
前脚还是“义皇帝”,后脚就成了篡位的奸臣!
这锅,多尔衮背了整整128年。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突然发了个1500多字的上谕,给多尔衮平反了。
乾隆这会儿咋“突然想起”给128年前的多尔衮翻案了呢?
“翻案”达人
要说历史上最爱翻案的皇帝,乾隆认第二真没人敢认第一。
乾隆刚上台那会儿,就把雍正时期各种案子被处分的官员和家属都赦免了,还把前朝不得志的官员重新提拔起来。
当时的河东总督王士俊就忍不住吐槽:现在这帮人上奏折,净干翻案的事儿!把雍正年间的事儿反过来一说,就成了好建议……
乾隆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说群臣爱翻案,不就是说我吗?
好家伙,王士俊直接被扣上“小人”的帽子,后来削籍回家了……
乾隆嘴上不承认,但人家确实是“翻案达人”没错了。
后来,他不仅给多尔衮、多铎、豪格翻案,还把雍正时期被迫害的八王、九王也平反了。
这还不算,他还给当年满清的死对头袁崇焕、史可法洗白,恢复了名誉。
给多尔衮翻案,确实也挺有必要。
经不起推敲、影响极坏的多尔衮案
多尔衮的罪名是啥呢?独揽大权,不让济尔哈朗参与政事;自大狂妄,觉得顺治能继位都是他的功劳;用的仪仗、住的府邸都超标;还逼死了豪格他们。
p> 另外,他还死前让人把八补龙袍啥的偷偷放进棺材里,又把两白旗调到永平驻扎,说是想谋反。就跟乾隆在平反上谕里说的那样:多尔衮堂堂摄政王,想排除异己、篡位的机会多了去了,非得临死前偷偷摸摸往棺材里塞龙袍,来表达对皇位的觊觎?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因为官方说法太扯淡,民间自己脑补出了更离谱的剧情。
大玉儿(孝庄太后)为了多尔衮支持顺治继位,下嫁给他——顺治知道后心里憋屈,多尔衮一死就报复!
其实啊,满人入关前,下嫁可能真不算啥丢人事儿,但在中原人眼里,这不就是伤风败俗嘛!
一百多年前那些权力上的弯弯绕绕,到乾隆这儿早就不是事儿了。
p> 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流言,实实在在损害了爱新觉罗家的皇家脸面啊。所以乾隆平反时说得特直接:要是多尔衮的罪是顺治爷定的,我敢翻案吗?当时顺治还小呢,“没亲自管过政”,全是“小人使坏,搞出的冤案”!
别猜了!搞多尔衮真不是顺治的意思,是小人背后捣的鬼!
乾隆的翻案上谕写了1500多字,把多尔衮的功劳吹得天花乱坠。
p> 但重点是重新编了官方故事线:多尔衮摄政时得罪了太多人——他死后那些小人就趁机陷害他……说白了,就是皇家脸面得保住!
摆脱历史问题的困扰
就在给多尔衮平反那一年,乾隆还把自己的八叔、九叔,还有豪格、多铎他们全翻案了。另外,对前明的袁崇焕、史可法这些人也给平反、褒奖。
为啥这么做呢?因为社会矛盾早变了。
满清刚入关时,主要矛盾有两个:对外是跟明朝旧势力的斗,对内是皇帝和各王爷、王爷之间争权(受“八王议政”那些老制度影响)。
到了乾隆后期,经过康乾盛世,情况早就变了。
对统治集团外部来说,虽然还有天地会他们喊着“反清复明”,但过了一百多年,“复明”基本没啥号召力了。各地的反清斗争,大多是“改土归流”、受不了剥削这些实在原因。
对统治集团内部来说,“八王议政”虽然名义上还在,但讨论的事儿早就不是军国大事了,对皇权基本没啥制约了。
这种时候,把当年权力斗争里处理太狠的宗室平反,能化解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对乾隆自己的威望也有好处;给前明忠臣翻案,能让他宣传的“忠君”自圆其说。
过去的矛盾基本没了,那摆脱历史遗留问题的束缚,就得干。
一方面,乾隆给多尔衮他们平反,给荣誉;另一方面,乾隆五十一年又取消了议政大臣的职位,彻底终结了“八王议政”。
一方面,他给袁崇焕他们翻案,推崇;另一方面,乾隆朝的文字狱又登峰造极。
虚名已经收买了人心,实招也稳住了统治。
这乾隆的帝王心术,玩得是真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