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由盛转衰乾隆得负责-大小金川战役对清朝的影响有多大 (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小金川战役,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清朝从1636年到1912年,总共持续了两百多年,共传十二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清朝那段挺少人知道的大小金川战役,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但要说起来,跟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关系还挺大的。
清朝从1636年到1912年,两百多年,十二位皇帝,努尔哈赤开始,到溥仪结束,中间有康熙、雍正、乾隆这些大家熟知的,也有嘉庆、道光这些后来有点憋屈的。

中国历史五千年,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个王朝都有过风光的时候。清朝虽然近代有点惨,被列强欺负,但也不能否认它早年间也阔过。
现在很多人都说,清朝从盛到衰,转折点就在乾隆这儿,也就是爱新觉罗·弘历。为啥这么说呢?可能跟他晚年的一些操作,还有那场打了好久的“十全武功”有关。说起乾隆,大家可能先想到《还珠格格》里的皇阿玛,或者《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乾隆爷,电视剧演多了,反而让大家记住了他“风流才子”的一面,但历史上的乾隆,其实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他自诩的“十全武功”。

乾隆自己总结过一生有“十全武功”,比如平准噶尔、大小和卓、两次打金川,还有镇压台湾起义、打缅甸、安南,两次打廓尔喀,加起来十场仗,自己还叫“十全老人”,写了《御制十全记》。今天咱们就重点说说这“十全武功”里,打得最头疼的两次金川之役。

先说第一次金川之役,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大金川的土司莎罗奔不老实,把小金川的土司泽旺给劫了,第二年还打了明正土司(就是现在的康定那边)。清朝派兵去“弹压”,结果莎罗奔挺能扛,死活不投降。乾隆一看,不行,换张广泗当川陕总督,带了3万人马去打。结果呢?张广泗这仗打得是真不行,被莎罗奔怼得节节败退,清军损失惨重。

乾隆当时气坏了,直接以“贻误军机”把张广泗给斩了,换傅恒当统帅。后来傅恒带着人,硬是打了一堆惨胜仗,总算把大金川给平了。但清朝也亏大了,人财物都消耗得厉害,还好康熙爷留下的家底厚,不然这仗真打不下去。

过了二十多年,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的索诺木(莎罗奔的侄孙)和小金川的僧格桑(泽旺的儿子)又反了。乾隆派温福、桂林分别从汶川和打箭炉(现在康定)打过去。这场仗打了整整五年,最后总算平了。但代价也太大了,花了七千万两白银,官兵死了好几万,还折损了张广泗、讷亲、阿尔泰、温福四个大臣,清朝的根基这下真被掏空了不少。

其实大小金川这地方,就是四川西北部的一片深山老林,纵深才两百多公里,跟清朝打仗的也就不到三万藏民,武器还特别落后。可清朝呢?愣是出了几十万人马,打了好多年,钱花得跟流水似的,国库慢慢就空了。
更关键的是,这十几年里,西方那边都在搞工业、搞科技,越跑越快,清朝就跟不上了。后来清朝为啥不行了,这仗也算埋了个种子。

当然,这场仗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但说实话,那点好处跟比起来付出的代价,真不值一提。乾隆还吹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十全武功”里,金川这两场怕是最没面子的。清朝从盛到衰,乾隆这锅,背得一点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