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 (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儿子是不是他的)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他和正妻唆鲁禾帖尼育有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拖雷少年时就跟着父亲东征西讨,跟他的三个哥哥一样英勇善战,成年之后,他带领军队四处征伐,战功赫赫,为蒙古帝国的建立...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正妻唆鲁禾帖尼给他生了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个个都是狠角色。
打小他就跟着老爸东征西讨,跟他三个哥一样,战场上就没怕过谁。长大了更是独当一面,带兵到处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蒙古帝国能有那么大版图,拖雷功不可没。成吉思汗把这四个儿子看成帝国的顶梁柱,分工还挺明确:术赤管打猎,察合台管法令,窝阔台管朝政,拖雷嘛,就负责带兵——毕竟打仗这事儿,还得他来。
1219年,拖雷跟着老爸西征。父子俩带着主力直奔花剌子模的不花刺城,三下五除二就给拿下了。老爸下令,他又带一精兵翻过阿姆河,把呼罗珊那片儿的城池挨个儿收拾了。
后来成吉思汗打塔里寒寨(现在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北边),那地方的人够硬气,据险死守,蒙古大军围了七个多月,愣是没啃下来。拖雷被调回来跟老爸合围,这才把城攻破。完了之后,城里军民全被坑杀。紧接着拖雷又杀进呼罗珊,把之前敢反抗的城池,又血洗了一遍。
有一次,一支蒙古小分队在马鲁城下被全歼了。拖雷一听,121年(这里原文年份可能有误,应为1221年?不过不管它,先按原文写)春天直接带了七万人围马鲁。守将出来投降,拖雷当时还答应不杀他,结果大军进城后,城里所有军民全被坑杀,就留下四百个工匠。这一屠,死了七十多万人,马鲁城直接变废墟了。
1221年夏天,拖雷打你沙不儿,守军想献城投降,他压根儿没答应,直接让部下用大炮、抛石机硬攻。城破了立马屠城,他走过的地方,基本就没留过完整的城池。
打也里(现在阿富汗赫拉特)的时候,虽然拖雷让老百姓投降,但那一万多守军,还是被坑杀了。
说拖雷勇猛也行,说他残忍也行,反正屠城在蒙古那儿,就是种威慑手段——打下来就烧杀抢掠,一方面搞钱,一方面吓唬别人,这也是后来很多人骂蒙古军队的原因。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里,拖雷估计是最受宠的。蒙古有老规矩,家产一般由小儿子继承,拖雷就是老幺。
不过西征前,成吉思汗挑继承人时,觉得窝阔台这人宅心仁厚,会来事儿,更适合管朝政,就定下了让窝阔台继位。
成吉思汗快不行的时候,又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嘱他们得团结,必须拥护窝阔台,谁敢搞内斗就弄死谁。
老爸一走,按理说窝阔台该即位了,但那时候蒙古还没完全进入封建社会,库里勒台(部落议事会)说话还算数。窝阔台想当汗,光有遗诏不行,得等库里勒台拍板。
后来库里勒台开会,有人支持拖雷,有人支持窝阔台,意见不统一,汗位就这么空了两年。这两年都是拖雷在摄政,军政大权全在他手里,成了蒙古的实际话事人。1229年,各部又开会选大汗,还是有人认死理,觉得该立拖雷,不能管成吉思汗的遗诏,会上吵得不可开交。
但这时候术赤已经死了,窝阔台有察合台力挺,拖雷这边势单力薄,最后只能不情不愿地拥立窝阔台当汗。
窝阔台上台后,拖雷照样到处打仗,对蒙古帝国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有人说“拖雷之功,著在社稷”。
可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四十岁那年突然就没了,这事儿就邪门了,他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元史·睿宗传》里写了大概:窝阔台病得快不行了,萨满法师说是当年灭金时杀伐太重,鬼神发怒了,得找个跟窝阔台地位差不多的人替他喝杯符水才能好。当时能跟窝阔台比肩的,就只有拖雷了。于是拖雷“祷于天地,以身代之”,把符水咕咚咕咚喝完了。后来窝阔台真好了,拖雷却死了。
不过《蒙古秘史》里说,这符水是萨满法师给拖雷下的套,而且窝阔台点头同意了——因为拖雷功劳太大了,窝阔台怕他抢自己风头,所以这杯水拖雷想推都推不掉。喝完没多久拖雷就留下遗嘱死了,看来这水真有毒。
但拖雷到底怎么死的,史学界也没实锤,专家们吵翻了,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种说拖雷是仁义英雄,真心实意替哥哥去死,这是《元史》《史集》那些史书作者的意思。
第二种说窝阔台和拖雷都被萨满法师耍了,那水确实有毒,但哥俩都没看出来。
第三种就狠了,说窝阔台是主谋,拖雷威望太高、势力太大,功高震主,窝阔台怕他造反,所以把他除了。
不管是史料记载还是后人瞎猜,都说不清真相。一方面,那时候皇室争权夺利有多狠,现在人根本想象不到;另一方面,蒙古那时候还没完全封建化,他们的思维跟汉人可能差老远了,所以用咱们现在的汉人脑子去琢磨,估计也猜不透。
也许拖雷之死,就这么成了千古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