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失败也要败的轰轰烈烈-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状元-文天祥 (明知失败的事情还要尝试吗)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文天祥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爱国诗人以及抗元名臣,和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
文天祥这人,在历史上一直挺有争议的。有人说他傻,明知救不了南宋还硬撑;也有人敬他,觉得他才是真英雄。他到底藏着什么故事?今天就来唠唠。
文天祥嘛,南宋的政治家、诗人,抗元的狠角色,跟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不过要说名气和影响力,他还是排头。为啥?不光因为他为南宋做的事,更因为他那股子宁死不屈的劲儿,把后人都折服了。文天祥在军事和文学上都挺厉害,但可能有人不太清楚他到底经历了啥,简单说说,一起瞅瞅。

人生好多事,明明知道做不成,为啥还非要做?
德祐元年(1275),南宋临安城那会儿,乱得跟一锅粥似的。蒙古兵步步紧逼,大小官员跑得比兔子还快,连4岁的小皇帝和66岁的太皇太后都被扔下了。太皇太后气得贴告示骂:“平时读圣贤书读哪去了?国家有难,你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大宋眼看就要完蛋了,对很多人来说,史书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屁话,早被逃命的 fear 盖过了。以状元出身的宰相留梦炎为首,文臣武将全溜了,南宋这个从靖康之变就偏安一隅的政权,眼瞅着就要塌了。
这时候,另一个状元出身的官员站出来了。
那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中了状元。眼下,这位39岁的前状元,正当赣州知府。听说朝廷诏令天下勤王,这个“长得帅,皮肤白”的美男子捧着诏书哭得稀里哗啦。虽然他少年得志,但性格直,敢讽刺权臣贾似道,在朝里不受待见,还曾被贬过,仕途挺坎坷。
他这人硬气,但也不是那种死板的保守派,平时“爱享受,家里养着歌姬舞女”,可能是仕途不顺,靠这个解闷儿。可国家真有难了,别人全跑,他却把家当全卖了,换成军费,自己过苦日子也认了,就为了跟蒙古兵干一架!
现在史书对岳飞、文天祥的“民族英雄”说法有点含糊,但那时候国家都快没了,要不是他们,谁算英雄?
国家危难时,他散尽家财,凑了万把人,还拉上赣州的少数民族,跑去临安勤王。有人劝他:“元兵三路压境,你带一群乌合之众去,不是羊入虎口吗?”他回:“我咋不知道?可朝廷征兵,没一个来的,我气不过,才豁出去干!”
南宋快完蛋的时候,状元的赣州知府文天祥,还是发兵去救临安了。
尽管南宋皇族和官员觉得他只是个小地方官,那些逃跑的同僚也当他是个傻帽。但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要跟国家共存亡。
在江苏虞桥,他临时凑的兵没经验,被元兵砍得差不多了,他带着残兵退到余杭。德祐二年(1276),朝廷让他当临安知府,帮着守城。元军快到皋亭山了,比他早12年中状元的左丞相留梦炎跑了,右丞相陈宜中也溜了。临安皇城里,几乎没人来,就文天祥还守着老太皇太后和5岁的小皇帝,太皇太后没办法,让他当右丞相兼枢密使,去跟元军主帅伯颜谈判。
王朝快完时,南宋皇族才发现,平时捧的高官全跑了,那些他们看不上眼的小官,却千里迢迢来勤王。
当初一块儿享福的都跑了,剩下那些他们瞧不上的,却跟他们同生共死。
科举1300多年,出了596个状元,45个当上宰相,宋朝有蔡京,还有跟文天祥同期的留梦炎。留梦炎跑了,另一个宰相陈宜中也溜了,烂摊子留给赵家人自己收拾。
这时候,文天祥站出来了。
当时临安陷落是迟早的事,伯颜志在必得,没想到文天祥敢跟他吵,气得把他抓起来了。文天祥骂伯颜被抓那天,是德祐二年(1276)正月二十四;11天后,二月初五,南宋投降了。
1276年,文天祥硬刚元军统帅伯颜。
跟149年前北宋靖康之耻一样,南宋也快完了。
眼看大厦将倾,可还有人硬撑着。
为了保住赵家最后血脉,进士陆秀夫帮名将李庭芝打元兵,在临安投降前,偷偷把7岁的赵昰和5岁的赵昺送出福州。临安投降后3个月,1276年5月,陆秀夫和张世杰在福州立赵昰为帝,就是宋端宗。后来被押解北上的文天祥半路跑了,历经九死一生到福州,被任命为右丞相知枢密院事。
虽然投降元朝的文臣武将一堆,但南宋快完时,还是有人用命护着这个国家:守淮东的姜才、李庭芝,守重庆的张钰,还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些人,早把生死看淡了,要用血给大宋画个句号。
人生好多事,不是看不懂,也不是愚忠,是从小到大的教育,不允许背叛心里的信念和良知。
跟投降的留梦炎、张弘范比,南宋快完时,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些“不识相”的痴人,还在为这个国家奔走,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跟当年在赣州勤王一样,文天祥从元兵手里逃出来,又拉起队伍。从1276年7月到1278年11月,他收复了江西好些地方,但在永丰又败了,老婆孩子全被抓;打广东潮州时,军队瘟疫流行,唯一的儿子也没了。
他啥都没了,可还在打。
带着残兵转战,退到广东海丰时,被投降元朝的宋将张弘范偷袭,被抓了。他急得吞龙脑想自杀,没成功。
这是他第一次自杀。
张弘范让他跪,他不跪;让他写信劝降陆秀夫、张世杰,他说:“我都保不住自己的父母,咋能教别人背叛父母?”
文天祥第二次组织义军,最后失败被俘。
他宁死不降,被押着追宋军时,写了《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广东崖山,南宋最后一战来了。
1278年,9岁的赵昰在流亡中死了,陆秀夫、张世杰又立7岁的赵昺为帝继续打;不久,1279年2月,他们带着十多万军民跟元兵决战。
宋军惨败。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了;张世杰听说后,仰天大哭:“我为赵家尽心,一个君亡,又立一个,如今又亡了,天意到底啥?”后来在飓风里,他也跳海了,跟着那个他奉献了一生的王朝走了。
崖山之战,南宋最后十多万军民,要么战死,要么投海,南宋彻底没了。
当时被扣在元船里的文天祥,全程看着崖山之战。南宋灭亡后,张弘范在崖山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的碑,又把文天祥叫来,劝他:“你国家亡了,对宋朝的忠心也尽了,要是用这忠心对待忽必烈,还能当宰相!”
文天祥哭着说:“国家亡了我没救,当臣子的死有余罪,咋能背叛国家,不跟它一起死?”
这话把张弘范都说动了,让人护送他北上大都见忽必烈。
文天祥又想自杀,路上绝食八天,没死成,就不绝食了,打算跟蒙古人耗到底,求一死给大宋殉葬。
后来有人说,文天祥为啥不再自杀?一了百了是痛快,但坐牢还坚贞不屈,比“引刀成一快”难多了。甘地、曼德拉也是这样,文天祥比他们更早,是更古老的精神榜样。
在大都,忽必烈让9岁的宋恭帝赵昰劝降文天祥。看到小皇帝一身蒙古打扮,文天祥跪下哭着说:“臣保不住大宋,让陛下到这地步,对不起陛下!您快回吧!”小皇帝也哭了。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誓死不降。
牢里,蒙古人把文天祥的老婆女儿罚为奴,让他女儿柳娘写信,说只要他投降,家人就能自由。文天祥不干,回妹妹的信:“收到柳女的信,心如刀割。谁没妻儿骨肉?可事到如今,按理该死,是命啊!没办法……让柳女、环女做个好人吧,爹爹管不了了,哭得说不下去。”
为了逼他投降,元朝宰相孛罗亲自审他,文天祥不跪,硬气地说:“天下有兴有衰,国家亡了被杀,历代都有。我为宋朝尽忠,只求早死!”
投降元朝的王积翁等人上书忽必烈,说文天祥不降,就放了他当道士吧。但同样是状元宰相的留梦炎反对:“文天祥要是放出来,再号召江南,我们投降的人还有脸活吗?”
从1278年被俘,到1279年看着南宋灭亡,中间两次自杀,一直不屈的文天祥,1283年被忽必烈提审。忽必烈看重他,问:“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很淡然:“我受大宋恩惠,官至宰相,咋能投降二主?求一死就够了!”
最后他被拉去刑场,临刑前要求向南跪拜,对围观的人说:“我干完了!”从容就义。
那天是1283年1月9日,距今735年了。
状元宰相文天祥,最终给大宋殉了国。
死后几天,老婆欧阳氏给他收尸,衣带里发现他的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评价他,就像诸葛亮明知北伐不成还坚持,文天祥也知道南宋救不了,还硬撑,“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
因为就算明知失败,败,也要败得忠肝义胆、轰轰烈烈,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