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当官,蒙古人、色目人占大头,汉人能混到高级位置的少之又少。但偏偏就有个例外,他是元朝唯一的汉人丞相,还出将入相五十多年,忽必烈对他那叫一个信任。这人是谁?就是元朝初期的名将史天泽。
史天泽是河北永清人,他爹叫史秉直。史家没给金朝卖过力,也没投靠南宋,就是当地一大家族,豪强。史天泽在家老三,是他爹最小的儿子,“身长八尺,音如洪钟,骑射样样行,力气大得吓人”,从小就挺拔不凡。
1225年,史天泽护送老妈去燕京,半道上听说副将武仙叛乱,把他大哥史天倪给杀了。史天泽一听,气炸了,“二话不说,把家产全卖了换了盔甲兵器,就往南走”,路上招兵买马,人马越聚越多。他带头冲,愣是把叛军给打跑了,又把真定给收回来了。
有个叫彭义斌的红袄军将领,后来投了南宋,守着山寨不撒手。史天泽挑了五十个精兵当先锋,自己带大军在后边,一顿猛攻,直接把彭义斌给砍了。接着又把武仙彻底打败,占了相州、卫州这些地。窝阔台上台后,设了三个万户管汉军,史天泽算一个,封的地方是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都归他。
打金朝的时候,汴梁那一战,他追着完颜白撒的八万兵打;蔡州之战,他“扎木筏偷偷过汝水,连着血战好几天”。跟宋军开打后,1235年打枣阳,史天泽第一个爬上城墙;后来打襄阳,他带两艘船就冲过去,宋军掉水里淹死的上万号。
钓鱼城之战,史天泽被派去拦南宋援军,“三战三捷,抢了一百多艘战船”。蒙哥死了,忽必烈当上大汗,特别信他,1261年直接封中书右丞相,跟着忽必烈打阿里不哥,打赢了。第二年李檀造反,又被史天泽给平了。打完这仗,史天泽自己写奏章,说要交出兵权。
1266年,忽必烈让太子管中书省和枢密院,史天泽就调去做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过了一年,又升中书左丞相。1269年,忽必烈要全面打南宋,派史天泽去襄阳整顿军队。1271年,又给他升官,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官儿越当越大。
这时候史天泽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忽必烈还特意跟他说“大事你帮我合计合计,小事就不用麻烦你了”。1273年,他又去打襄阳,攻下樊城,宋将吕文德投降。1274年,忽必烈让伯颜和史天泽带二十万兵打南宋。半道上史天泽病了,就回来了,第二年死在真定,74岁。临终前他还给忽必烈写了封信,说“我活到头了,死不心疼,就盼着大军过江的时候,别乱杀老百姓”。元朝历史上,汉人里能得“巴图鲁”封号的就俩,史天泽算一个。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史天泽几乎参与了蒙元政权对金、对南宋的所有战争。他先是领兵参与灭金的战争,汴梁之战中,追杀完颜白撒的八万军队;蔡州之战中,史天泽“结筏潜渡汝水,血战连日”。宋蒙战争爆发后,史天泽多次南下,屡立战功。1235年,史天泽参与枣阳之战,最先登城,之后的襄阳之战中,他率领两艘船发起攻击,宋军“覆溺者万计”。
在钓鱼城之战中,史天泽奉命拦截南宋援军,“三战三捷,夺其战舰百余艘”。蒙哥死后,忽必烈即位,他对史天泽非常信任,任命史天泽为河南等路宣抚使、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等要职。1261年,史天泽被封为中书右丞相,跟随忽必烈北上,大败阿里不哥。第二年,李檀发动叛乱,结果被史天泽平定。之后,史天泽主动上表,要求解去兵权。
1266年,忽必烈让皇太子“领中书省,兼判枢密院事”,于是史天泽调任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一年后,忽必烈又任命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1269年,忽必烈打算对南宋发起全面战争,派史天泽前往襄阳前线,整军备战。1271年,史天泽又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此时的史天泽年老多病,忽必烈特意嘱咐,“遇大事,卿可商量,小事不烦卿也”。
1273年,史天泽再度参与襄阳之战,攻破樊城,宋将吕文德投降。1274年,忽必烈派伯颜、史天泽领兵二十万征讨南宋。途中史天泽因病返回,于次年死于真定,终年74岁。临终前,史天泽向忽必烈上书,“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在元朝历史上,只有两个汉人享有巴图鲁的封号,其中就包括史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