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忽必烈上位后要将蒙古改为大元-大元有什么寓意 (为什么忽必烈自称刘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这哥们儿是元朝的创立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生的二儿子。当藩王那会儿,他就对汉文化挺上头,老想着学点新东西。1251年,他哥蒙哥当了大汗,忽必烈作为亲弟弟,被派去管漠南汉地的军国大事,驻扎在爪忽都。他让汉人儒士去整顿邢州的吏治,又在汴梁立了个经略司,把河南的军政理了理,还在唐州、邓州搞屯田,效果还不错。1253年,他得了京兆(现在西安)这块封地,又在这儿让儒臣们搞屯田、修吏治、恢复农业、办学校,北方汉族地主阶级都挺拥护他,这就给元朝的打下了社会基础。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刚好打下金中都。他赶上了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的时候,蒙古人正开始开疆拓土;等他长大了,蒙古大军都快打遍欧亚了,北边从朝鲜半岛到俄罗斯西部,南边从缅甸到伊拉克,军队都打到波兰和匈牙利去了。那几十年,蒙古人把当时最牛的王朝都给灭了,比如中东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南宋,还有中亚的花剌子模。短短几十年,欧亚大部分地区都归蒙古管,剩下的也吓得够呛。

后来又是内斗又是外斗,1260年总算坐上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七年后,1267年,他把都城迁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又过了四年,1271年,他把国号从“蒙古”改成了“大元”。改国号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早几年前就开始琢磨了。要是没个好名字,谁愿意随便改国号啊?忽必烈得了个好名字,二话不说就用了。“大元”出自《易经》的“大哉乾元”,就是夸宇宙浩瀚无边、没头没尾的意思。不过这主意估计不是他自个儿想的,虽然他从小喜欢汉文化,书读得也不少,但要说能从《易经》里抠出这么个国号,还得靠中原知识分子给他出主意。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那点保守、爱钱、好战的毛病也冒出来了。后来阿合马独揽朝政,搞得民怨沸腾,十九年那会儿,大都的王著、高和尚直接把阿合马给刺了。之后忽必烈又换了卢世荣、桑哥管财政,结果都搞砸了。同时他还派兵打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全栽了。不过打西北的海都、笃哇这些叛王,还有平东北乃颜的叛乱,还算有点用。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