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陈桥兵变为什么没人反抗)
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刚把兵权攥手里,立马就开始安排出征的人了。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这些都是他的铁杆兄弟,没一个省油的灯。正月初二这天,开封城里跟炸了锅似的,老百姓到处传:“大军一走,点检就得当天子!”
谣言传得满城风雨,可皇宫里跟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赵匡胤听着也发毛,溜回家找他老娘:“妈,外面说我造反呢,全城都乱了,我咋整啊?”话音未落,他妹妹从屋里冲出来,一顿数落:“没出息的东西!这点事吓得跑回家吓唬我们妇道人家,你能干点啥正事!”
被妹妹一顿骂,赵匡胤反倒清醒了,也不管家里了,第二天就带着大军出发。奇怪的是,大军出城后磨磨蹭蹭,太阳快落山了才走了四十里路,在陈桥驿这儿扎了营。

晚上没啥事,赵匡胤喝了点酒,溜达到谋士赵普那儿,装模作样地问:“赵大人,我有个问题琢磨半天了。”赵普赶紧凑过来:“点检请讲。”“刘邦一个平头老百姓,咋就能一统天下当皇帝呢?”赵普捋着胡子:“刘邦自己本事不大,但会用人啊!文有萧何,武有韩信,这些能人替他出主意、打天下,没有他们,哪有刘邦的江山?”赵匡胤一拍大腿:“哦?这么说,赵大人你就像我身边的萧何啊!”说完嘿嘿一笑,溜了。
其实这些话都是后人瞎编的,但陈桥兵变肯定是早有预谋。当天夜里,赵普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忙前忙后,把这戏的道具、台词都准备好了——只要戏做足,大家都能升官发财,谁不愿意干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赵匡胤还在被窝里,就被外面“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吵醒。他弟弟赵匡义冲进帐:“哥,将士们在外面站了一宿,要立你当皇帝!”赵匡胤装模作样:“开什么玩笑!这怎么能行!”说着就往外走,刚出帐,大将高怀德捧着件黄袍“唰”地披他身上,众将士“噗通”全跪下了,山呼万岁。赵匡胤一个劲儿摆手:“你们这不是害我吗?我受先帝大恩,怎么能干这种事!”赵普赶紧出来打圆场:“点检为天子,这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您要是不答应,就是违抗天命,辜负百姓。以后好好对待周室宗族,让老百姓安生,这才是正事。”古代篡位都爱说这套,好歹心里能过得去点。赵匡胤还是推辞,众将直接以死相逼。他没办法,叹口气:“行吧行吧,我当皇帝也行,但你们都得听我的!”众将立马磕头:“愿追随陛下!”

戏做完了,这帮人也不打仗了,估计前线战报都是假的,直接掉头回京。兵变消息传回开封,朝廷乱成一锅粥。有个叫韩通的,是郭威、柴荣的亲信,一听兵变,赶紧往城跑想组织防御,结果城门守将都是赵匡胤的人,看他们回来,“哐当”就把门开了。韩通一个人站在大街上,身边没兵,吓得扭头就往家跑。赵匡胤进城的人里有个叫王彦升的,以前打仗狠,专门撕俘虏耳朵下酒,看到韩通,拔腿就追。韩通刚进家门,王彦升跟进来一刀结果了他,为了斩草除根,还把韩通一家老小全杀了。

文官那边,宰相范质、王溥,以前柴荣可信任他俩了。结果赵匡胤一回来,范质叹了口气:“仓促派兵,是我们失职啊。”说完就和王溥一块儿跪下,喊万岁。
回到京城,赵匡胤跑到太后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妈,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是他们拿死逼我,我也没办法啊。”孤儿寡母的能咋办?大家赶紧掏出事先写好的禅位诏书,七手八脚给他办了入职手续。因为赵匡胤当节度使的地方是宋州,国号就定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