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有关他称帝的故事,有一个人们都知道的,黄袍加身,,而在这件事情流传也非常广泛,虽然听上去总让人感觉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毕竟古...

admin

赵匡胤称帝的故事,大家熟知的肯定是“黄袍加身”,但细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事儿听着像小说情节,可古代这种操作好像也不少。不过,真翻史料看,里面藏着不少“漏洞”,让人忍不住琢磨:这事儿到底是不是偶然的?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图1)

以前听评书,总说宋太祖赵匡胤“两个拳头、一条杆棒,打遍中原八百军州”,感觉就是个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但真要说他当皇帝,光靠威名可不够,背后军权和权谋才是关键。

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称帝的大事,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记着呢。当时后周世宗突然去世,小皇帝即位,宰相范质、王溥辅政,禁军大权在赵匡胤手里——这背景听着就有点悬,大权在握的人,边境一有动静,不正好有机会?

公元960年春天,边境传契丹和北汉联合进攻的消息,范质和王溥一合计,派赵匡胤带兵抵抗。赵匡胤先让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带先头部队过黄河,自己亲率大军出发。

大军走到离京城不远的陈桥驿,夜里突然兵变。几个中层将领和士兵偷偷商量:咱们拼命打仗,小皇帝也不知道功劳,不如拥护赵匡胤当皇帝。这主意告诉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还亮了刀子“逼宫”。赵匡义和赵普“没办法”,只能答应,一边稳住军心,一边派人联系京城的石守信、王审琦。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图1)

第二天早上,士兵把赵匡胤从被窝里拽起来,把黄袍往他身上一披,喊“万岁”,请他当天子。史书说赵匡胤“固拒之”,但将士们不答应,他“度不得免”,只好答应了。

赵匡胤下了一堆命令,然后带大军回京城,石守信、王审琦做内应,轻松拿下京城,办登基仪式,建了宋朝。陈桥兵变看着偶然,细想疑点重重,根本不是临时起意。

第一个疑点,兵变的借口——契丹和北汉打过来了?可翻《辽史》,压根没记960年元旦契丹进攻的事儿。《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只说镇州、定州传消息,具体打哪儿、多少人、有没有交战,一个字没提。更奇怪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直接回京城了,压根没去抵抗契丹,登基后也没派兵去。苏辙在《龙川别志》里还提,王溥早就偷偷投靠赵匡胤了,是故意让他带兵出城,好动手。苏辙离那会儿不远,这话听着靠谱。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图1)

第二个疑点,兵变前后,赵匡胤的亲信全在关键位置。他带兵到陈桥驿时,手下都是自己人。串联起事时,弟弟赵匡义(就是后来的宋太宗)和谋士赵普起了大作用。陈桥的部队绝对听赵匡胤的,而稍微远点的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早被派带先头部队过黄河了,兵变时他在北边,根本拦不住。留守京城的石守信、王审琦,更是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兄弟”,他俩做内应,大军进城跟玩似的。

第三个疑点,赵匡胤的反应也太冷静了。史书说他“固拒之”,可实际上他条理清晰得很。黄袍一上身,立刻下令:不准欺负小皇帝、太后和大臣,不准骚扰百姓,不准抢国库。然后派潘美回京城报信,派楚昭辅保护家属,安排妥当才带兵回京。正常人突然被拥立,早慌了神,他倒好,跟排练过似的,没点准备能这样?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图1)

第四个疑点,对不合作的人,赵匡胤下手一点不软。兵变后,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知道消息,赶紧回家想组织反抗,结果赵匡胤的亲信王彦昇追到他家,直接杀了。接着把宰相范质、王溥叫来,范质还质问他“先帝待您如子,尸骨未寒,何至于此”,赵匡胤假哭说“被将士们逼的”。他手下罗彦环立马拔刀威胁,“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早就串通好了,跪下喊“万岁”,范质一看大势已去,也只能跟着跪了。

看似偶然的陈桥兵变存在哪些疑点-黄袍加身真的是强迫的吗 (看似是偶然)(图1)

看来赵匡胤嘴上说“被逼”,实际上每一步都算计好了。五代十国那会儿,大将兵变篡位也不新鲜,后周太祖郭威就是被手下披黄旗拥立的,赵匡胤这招,明显是跟学的嘛。


上一篇: 赵匡胤为什么会在陈桥兵变时差点被杀?真相是什么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兄弟) 下一篇:赵匡胤是如何对待柴荣如花似玉的老婆的-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 (赵匡胤是如何建立宋朝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