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解密宋朝是如何优待读书人的-古代也有奖学金 (宋朝是怎样)

唐朝的资助要是跟宋朝比起来,那就小巫见大巫了,一向以,重文轻武,著称的两宋,的确为读书人设立了很多优待与资助款项,担心跋山涉水的路费与住宿费?不要愁,朝廷会给考生发一种,交通住宿券,,不用累计里程数,...

admin

唐朝那会儿给读书人的资助,跟宋朝一比,确实显得有点寒酸。宋朝嘛,大家都知道,“重文轻武”是出了名的,对读书人确实挺大方,搞了不少优待和资助的玩意儿。

要是担心赶考路上花钱?路费、住宿费愁得睡不着?朝廷早想到了,直接发个“交通住宿券”。这玩意儿不用管你走了多远,不用交会员费,拿着就能用官家的车马船,还能住官方驿站。这下考生们压力小多了,至少不用担心钱不够,能安心去考试,人才选拔也总算能公平点。

解密宋朝是如何优待读书人的-古代也有奖学金 (宋朝是怎样)(图1)

不过朝廷的补助也就那么回事,还是不够花。有些地方官员和乡绅看在眼里,就自发掏腰包帮忙。宋朝那会儿,不少地方专门建了“贡士庄”,要么是官方搞的,要么是私人办的,钱嘛,有的是大伙儿凑的,有的是靠庄里田地的租金。比如江西吉州庐陵县的那个贡士庄,规矩就是把收上来的租米换成钱,等考生要赶考了,再发给他们当路费。这种官员、乡绅资助考生的事儿,在宋朝其实挺常见的。 解密宋朝是如何优待读书人的-古代也有奖学金 (宋朝是怎样)(图1)

范仲淹年轻时候家里穷,在醴泉寺读书,天天把小米粥煮了,等水分熬干,粥结成块,用筷子划成四块,配点腌野菜,早晚各吃一顿,那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苦。后来他当了大官,肯定忘不了自己当年读书的难处,就在家乡买了地,专门用来帮乡里的穷孩子读书。

要说最像咱们现在“奖学金”的东西,还得数明清时期的“膏火费”。

“膏火”嘛,本来就是指点灯的油火。苏轼不是写过嘛,“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就是晚上点着灯,松树林里一层一层的亮光。以前晚上读书就靠这点灯油,时间长了,“膏火”就成了读书费用的代名词。

到了清朝,书院的“膏火费”已经是固定项目了,是帮学生读书的主要资助方式。发法有两种,一种是只要在书院读书,人人都有份儿,按标准发;另一种是得通过考试,考得好钱多,考得少钱少,这不就跟现在的奖学金一个道理嘛。


上一篇: 宋朝真的是重文轻武吗-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宋朝真的是重臣吗) 下一篇:宋朝士兵头上戴的帽子有什么作用-它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 (宋朝士兵头上戴的帽子)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