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大臣给朱由检四个年号-朱由检为什么会选择崇祯这个年号 (明朝 礼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年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年号很有讲究,不仅是为了便于纪年,更重要的意义是求个好彩头,希望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也预示着王朝的命运前途,...
聊聊崇祯年号这事儿。古代皇帝登基选年号,那可是个大事儿,不光是纪年,更想讨个彩头,盼着国泰民安、江山永固。新皇帝上台前,礼部都得拟一堆年号让选,皇帝自己挑个合心意的。今天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用的“崇祯”年号。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三个儿子都早夭,临死前把皇位传给弟弟信王朱由检。朱由检当上皇帝后,按老规矩,第二年就得换自己的年号。礼部那帮人早就拟了四个备选年号:乾圣、兴福、咸嘉、崇祯。
朱由检先看“乾圣”,觉得这名字太“飘”了,乾是天,圣是神,当时明朝内忧外患,他哪敢担这个名头,直接否了。

第二个“兴福”,听着是想让国家“中兴”,再降点福。朱由检琢磨半天,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格当“中兴之主”,也给否了。
第三个“咸嘉”,他一眼瞅见“咸”字右边带个“戈”,现在明朝各地都在打仗,烽火连天,正是要停战息兵的时候,用这年号,不是盼着打仗没完没了嘛,秒否。
最后是“崇祯”,“崇”就是高大,“祯”就是吉祥。朱由检对这个挺满意,他觉得父兄留下的烂摊子得他收拾,正想着“重振”大明呢,“崇祯”和“重振”还谐音,这不正好嘛,就定这个了。

后来嘛,崇祯皇帝和明朝的结局,大伙儿都知道。“崇祯”年号也没带来啥好兆头,内忧外患里,崇祯自缢煤山,明朝也跟着没了。有人开玩笑,说这“崇祯”年号没选对,“崇”在古文里通“终”,合起来就是“终止吉祥”,这不是明摆着要完蛋嘛。